“一村一品”富岔河
蛋雞村農戶家家冒富
每天一到下午,邳州市岔河鎮顏楚村便熱鬧起來。家家戶戶忙著把成箱的雞蛋搬運到村養雞協會會長李義光的門前,裝上外運的大汽車。一年365天,這景象經常有。
在顏楚村采訪,記者只見蛋雞養殖小區日光能溫室一棟連著一棟,從南到北有一里多長,十分壯觀。專業戶晏文利告訴記者:“村里農戶養蛋雞都有成熟的技術,市場銷路由養雞協會負責,農戶生產出產品,天天有專人上門收購,主要銷往南京、上海、寧波等大城市超市。”談到收入,晏文利說:“有了規模就有高效益,村里一般農戶養二三千只,年收入都超過6萬元,我養了5000只,收入不低于12萬元,養萬只的收入都在二十四五萬元。雞蛋成了咱農民致富的金蛋蛋。”
小村水貂飛歐洲
近兩年來,水貂皮市場價格一路上揚,一張水貂皮能賣到300—400元。馬季村抓住時機,成立水貂養殖合作社,扶持農戶養水貂,貂皮全部銷往俄羅斯、法國、英國等歐州市場,現在該村已建立水貂養殖小區,實行聯合養殖,成為遠近聞名的水貂養殖專業村。
專業戶王長春靠養貂脫貧致富,現在家里水貂存欄400多只。他指著一只母貂對記者說:“這只貂一胎產仔9只,其中有7只公仔,2只母仔,到秋天出欄賣種貂,一只公貂賣400元,母貂可賣300元,僅這一窩貂,我就可收入3400元,比養一頭牛還值錢呢!” 他正打算擴大飼養規模,加強飼養管理,爭取今年效益翻番。
蠶桑村“化蛹成蝶”
黃石村發展高效蠶桑業,植桑——養蠶——繅絲,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格局。全村植桑面積發展到1萬畝,年增收2000多萬元。
為做大做強蠶桑業,該村首先組建營銷協會,蠶農是會員,同時,采取股份合作制,讓村民成為小股東,投資建成了擁有自動化生產線的繅絲廠,形成了蠶農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加銷一體化體系。現在,黃石村的蠶桑產業鏈效益,每畝凈增收2000多元。用蠶農的話說是“一畝桑,六畝田!” 來源: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