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冷靜的頭腦看待中國特種養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特別是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農業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勢頭更是銳不可擋,中國的農民、農村、和農業與過去的幾千年相比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國家的十一五規劃中,再次加大對我國農業的支持力度,為我國的廣大農民進一步發展創造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中國的特種養殖也將從傳統的“副業”逐漸的發展成為若干個地區的“主業”。
但是,特種養殖本身由于具有飼養總量相對較少、動物品種比較特殊、飼料和飼養管理方法特殊、加工方法特殊以及用途特殊。因此,在發展特種養殖的時候,我們要用冷靜的頭腦來考察、分析、發展特養。
中國特養的現狀
1、種類豐富:特種動物,泛指除傳統飼養的家畜(豬、牛、羊等)、家禽(雞鴨、鵝等)和家魚(草、鰱、鯉、鳙)以外的、能不同程度被人工馴養的各動物。這些動物,還沒有達到“家畜化”。目前,我國飼養的品種達到了200多種。主要的包括:
特種獸類:如貓、狗、兔、小香豬、袖珍豬、狐貍、貉、水貂、靈貓、熊、麝鼠、花面貍、麝、黃鼬、海貍鼠、毛絲鼠、水獺、茸鹿、竹鼠、蟈蟈、各種寵物等等。
特種禽類:如肉鴿、信鴿、鵪鶉、烏骨雞、斗雞、山雞、鷓鴣、珍珠雞、鴕鳥、孔雀、各種觀賞鳥等。
特種水產:如烏龜、鱉、河豚、牛蛙、林蛙、泥鰍、黃鱔、河蟹、河蝦、河蚌、淡水龍蝦、武昌魚、紅鱒等。
特種海產類:如海參、對蝦、蛤、蟶子、扇貝、鰻魚、鮑魚等。
其他特種動物:如藏獒、蜂、蝎、蛇、蜈蚣、水蛭、蛤蚧、地鱉蟲、林蛙、蝸牛、螞蟻、蟬、蠶蛹、蝗蟲、蠅蛆等。
不論什么特種動物,都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且能滿足人類某些特殊需要,如食物、服飾、抗寒、美觀、裝飾、醫療保健、觀賞、把玩等。
2、地域廣闊:在我國,可以說,大部分地方都適宜發展適合當地的特種動物品種。比如在南海之濱,可以發展特種海產,在北國寒冷之地,適宜發展毛皮動物,在沼澤地可以發展淡水龍蝦,在高山上可以發展山雞、蛇等動物。
3、發展迅猛:我國現代的特種養殖,在1978年之前,主要由少量的國有單位或國家許可的特殊的村鎮集中飼養。在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特種養殖進入的蓬勃發展階段。每年都有很多的品種和很多的人進入特種養殖行業。特別是在,近些年,中國特養中的一些品種,在一些局部的地方,發展速度達到200%,有的甚至更快。
4、利潤豐厚:“物以稀為貴”。特養的產品也是如此。特養由于技術門檻比較高、風險比較大、數量比較少,因此,其中的利潤相對于傳統的養殖業而言,利潤十分豐厚。
存在的問題
1、技術落后:特種養殖的發展歷史短,品種繁多,而專業的研究機構和人員嚴重的缺乏,導致生產中很多的技術問題沒有辦法解決。特養量的發展速度與相應的技術發展速度十分不匹配,而相應的藥物、飼料和管理方法滯后,導致特養的風險很大。
2、小戶散養:特養的領域十分的廣,但大部分品種都是零星小戶散養。養殖戶開始飼養的時候,全憑經驗去獨自摸索,因此,技術、飼養方法、飼料、管理、藥物等有關配套的要素發展速度很慢,經常被一些問題給難住或導致“全軍覆滅”的悲劇。同時,還導致產業鏈的不連續,就算養出來了,也不能加工,直接賣也不方便。
3、強行跟風:中國有一句俗話:“逢貴莫趕,逢賤莫懶”。但是,很多的養殖戶,看到鄰家的養殖戶掙錢了,或者是行情很好的情況下,大規模、迅速地上馬,這種強行跟風的做法,導致不少從事特養的養殖戶傾家當產、血本無歸。
4、盲目炒種:在特養行業,有部分人發財心切,一旦發現或者在當地飼養成功某個品種后,就盲目地、大肆地做宣傳、登廣告倒種、賣種。如果是種源純正、相關的技術,服務能跟上,這無可厚非。但是,在生產中,一些人,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盲目地炒種,種源質量又沒有保證、配套的服務又跟不上加上過分的暴利,最終坑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特養的發展前景:
1、特養是保證野生動物滿足人類需求的適宜途徑:由于各種原因,野生動物資源銳減,原來單純依靠野生動物提供的資源已不能滿足人類的需要,如麝香等名貴藥材以及一些供人們食用的野生動物,其惟一出路是人工養殖。
2、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隨著社會的逐步地發展,要求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特種養殖的行業,也必將逐漸的從傳統的副業、輔業中逐漸地脫離出來,而將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傳統的畜禽養殖,必將逐漸地走向規模化、集團化、一體化和現代化。而相對比較弱小、并且覆蓋面很寬的特養業,就需要很多的人員、單位來進行專業、深入、系統地從事和完善這個產業。特種養殖行業的蓬勃發展,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3、中國農村目前適宜發展特養:我們國家的人口眾多,并且農業人口占到很大的比例。通過中國多年的改革開放以來,農業人口的主要收入來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經逐漸從傳統的種植業為主的勞動、創收模式,逐漸的發展成為以種植業、畜牧業和外出務工為主的勞動、創收的模式。在畜牧業方面,傳統的大畜牧業,主要以豬、雞、牛、羊、漁為主,隨著傳統畜牧業的迅猛發展,很多的中國農民已經無法再從傳統的大畜牧生產中去獲取比較高額的回報了。而一些剛剛起步和一些甚至還沒有起步的特種養殖業,具有投資小、規模小、飼養回報高等特點,就適合我國農民發展。
4、特種養殖的前景廣闊: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人的生活水平逐漸地提高,對一些原來生活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不敢想、不能奢望的潛在需求,現在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而特養的終端產品,大部分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這些特殊的需求的。比如食用為主的鮑魚、海參、小香豬、鴕鳥、孔雀、蛇等;以藥用為主的鹿茸、熊膽、蝎子、麝鼠等;以服飾、裝飾為主的貂皮大衣、狐貍毛條、貉子毛工藝品、絨類壁毯;觀賞用的金魚、藏獒、小寵物豬、蟈蟈等。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特種養殖行業的前景將更加的光明。
發展時應注意的問題
1、正確的心態:“天上沒有掉下來的餡餅”。任何的收獲都是靠我們用勞動去換來的。高回報的東西,其風險也大。特養也是如此。發展特種養也必須要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付出。如果想通過特養“一夜暴富”是不以的。
2、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氣候、地理和人文環境,選擇適宜自己發展的特養項目。不要被一些人或宣傳、廣告所迷惑。比如在北方就適宜養對冷資源要求強烈的毛皮動物,而在北方就不適宜飼養蛇、鱉等要求空氣潮濕的動物。
3、科學飼養:每一種特養動物都有各自獨特的一些生活習性。也就決定了其對飼料、飼養、管理、用藥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從事特養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了這種特殊性,一定要按照該物種的特性去科學飼養。如果盲目地照搬其他物種的飼養方法,就可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損失。在飼料方面尤為注意!
4、適宜的品種:作為準備從事特養的人,在選擇品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擇具有一定規模的特養品種。因為,成了規模之后,其種源、飼料、藥品、飼養、管理、加工、銷售都已經成行,而不是一個陌生的單獨自己養,自己去摸索飼料、飼養管理方法和自己尋找銷路等。比如現在如果想要去飼養北極熊等稀少的特養動物,就不如飼養毛皮動物或麝鼠等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的特養動物。
5、量力而行:飼養,都應該追求一個規模效益。但是,必須要量力而行。不要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盲目的強行上特養項目,最終還是得不償失。根據我們當地的氣候、地理、人文條件和自己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要量力而行。逐漸擴大規模的方法比較穩妥。
6、適當的加工:所飼養的特養產品,應注意適當地加工,增加其附加值。比如毛皮動物,如果是直接賣水板,就不如上楦后再賣的價格好。直接賣麝香,就不如經過簡單加工后銷售的收入高。
7、副產品不“副”:注意開發副產品的經濟價值。比如毛皮動物每年脫落的毛,可以收集起來銷售或做他用,動物的肉開發成食品等,飼養的間隔地適宜地種樹、種菜,不僅美化環境,還可以增加一些收益、節約一些成本。
目前,我國的特養項目很多,比較適合發展的特養項目也比較多,比如獸類的獺兔、水貂、狐貍、貉子、麝鼠;禽類的山雞、鴿子;淡水特養中的烏龜、牛蛙、泥鰍、河蚌;特種海產中的海參、鮑魚、對蝦等等,都可以注意適當的發展。對于那些目前還沒有成行、數量和用途特別稀少的特養動物物種,應慎重發展。
特種養殖行業,是一個人類開發很早,利用很早的行業;同時,也是一個規模養殖的歷史很短、研究的歷史更短的行業;還是一個必將迅速發展壯大的行業。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中國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中國的特種養殖行業必將蓬勃發展. 農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