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毛皮動物養殖業與世界強國的距離(二)
中國毛皮動物養殖業與世界強國的距離(二)
中國毛皮動物養殖業的主要任務和努力方向
中國是一個毛皮動物養殖大國,但絕不是一個養殖強國,無論從具體的養殖企業的生產管理情況看,還是從整個行業的發展現狀看,與北歐、北美等毛皮動物養殖先進國家相比,我們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只有明確中國毛皮動物養殖業的發展方向和所面臨的主要工作任務,我們才能在走向世界與國際同行業接軌的過程中有地放矢地開展工作,提升中國毛皮動物養殖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促進中國毛皮動物養殖業持續健康地向前發展。中國毛皮動物養殖企業主要面臨以下工作任務:
1.調整品種結構,提高種群質量
種獸的質量必須優良,其主要經濟性狀應處在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上,并逐步向國際領先水平邁進。
飼養的品種必須適銷對路,適應市場的需要和發展要求,并根據市場需要靈活調整品種結構。
要不斷更新換代,引進新品種,并在此基礎上培育出適合國情、場情的優良新品種。
種獸的年齡結構要合理,初產母獸占35%以下,經產母獸占65%以上。
應建立全國性的良種繁育基地,通過引進和培育優良品種,盡快調整品種結構,提高種群質量。同時應制定統一種獸標準和質量認證體系。
在種群質量相對較差、產品檔次相對落后的情況下,不要急于擴大規模,加快發展速度。注意供求關系,嚴禁大起大落。必須在保證質量和效益的前提下,發展數量。
2.科學配制日糧,提高營養水平
水貂、狐貍等毛皮動物屬于肉食性動物,決定它的飼料必須以肉食為主,因此我們必須重點開發動物性飼料資源。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物質的比例必須合理,傳統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飼料配比是不完全科學的,特別是泌乳期、育成期和換毛期,因此我們的飼料配方要進一步加以改進。
飼料的品質要新鮮,品種要穩定,營養要豐富,適口性要好,飼喂制度和飼喂方法要科學合理,飼料量要準確。
要保證常年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要特別注意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給,并盡量做到逐頭喂飼;從配種開始到產仔結束,絕不允許采食一頓變質或不新鮮的飼料。
目前的毛皮動物飼養方式為人工籠養,它們的生命活動、生長發育、繁育后代、被毛脫換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只能從人工供給的飼料中獲取,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動物不同生物學時期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要,科學配制日糧來保證動物的營養需要。
3.搞好衛生防疫,確保獸群健康
對犬溫熱、病毒性腸炎等有疫苗的傳染性疾病主要采取免疫接種的方法加以控制。
對阿留申等無疫苗的傳染性疾病主要采取血檢淘汰的方法加以控制。
對普通疾病主要采取加強飼養管理,保證獸群健康,提前預防投藥和臨床治療等綜合辦法加以控制。
搞好場區環境衛生,籠舍飼養用具衛生,飼料和加工設備衛生。要特別注意獸群的營養水平,保證獸群健康,為獸群提供一個舒適的生存環境和科學的飼養管理條件。
4.搞好生產管理,提高生產水平
要根據毛皮動物不同生物學時期和營養需要,安排好我們的生產管理工作,為其正常生長發育繁殖和換毛創造一個有利的飼料條件和飼養管理條件。要在尊重傳統生產管理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創新,促進我們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上升。要在尊重毛皮動物生產普遍規律和原則的前提下,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生產管理工作,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
要堅持毛皮動物生產管理的四項基本原則,不斷調整種群質量,提高飼料的營養水平,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推廣科學的管理方法。
要學習毛皮動物飼養生產管理的四項技術,加強飼養管理,滿足毛皮動物各期營養需要,創造一個有利于毛皮動物棲息、繁殖、生長、換毛的生存條件。掌握繁殖技術,提高生產水平和產品數量。加強防病治病,提高健康水平和成活率。搞好取皮加工,提高產品質量和產品檔次。(北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