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標準化規模養殖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意義
目前,我國畜牧業正處在從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加速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矛盾和問題凸顯:畜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突出,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畜產品市場波動加劇,整體生產科技水平落后。這些矛盾和問題,歸根到底,就是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低,良種繁育體系和機制不健全,畜牧業發展基礎不牢,無法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要求。因此,必須抓住關鍵環節,把加快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作為化解現代畜牧業發展瓶頸的切入點和主要抓手,這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對于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是穩定畜產品供給的重要保障。解決好13億多人口的肉、蛋、奶消費問題,保障穩定供應,是畜牧業發展的頭等大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戶大都投入大、抗市場風險能力強,與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分散養殖相比,具有明顯的穩定性。提高規模化養殖比重,是增強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保證畜產品穩定供應的重要基礎。同時,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完善良種繁育機制,減少對國外優良品種進口的依賴,確保優良種源的穩定供給,能夠有效促進畜產品的穩定供應。
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是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根本手段。實行標準化規模飼養,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統一飼養規程,建立健全畜禽養殖檔案,推行標準化生產和先進飼養管理技術,可以從源頭對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控制,是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有效保障。加強良繁體系建設,提高種畜禽質量和良種化水平,保障商品畜禽的生產質量,有利推進畜產品的優質化進程。
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是抵御疾病風險的關鍵措施。實踐證明,重大動物疾病防控的難點和重點在散養農戶。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改變了人畜混居、畜禽混養的飼養方式,增強了疫病防控的自覺性和責任意識,有效提升了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能力。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減少種畜禽進口和跨區調運,加強種畜禽疾病凈化,可以有效降低動物疾病的傳播,能夠從源頭控制畜禽疫病的發生。
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是促進養殖業增收的有效途徑。只有擴大養殖規模,才能提高養殖場戶的規模效益;只有發展標準化生產,推行品牌經營,才能提升畜產品附加值。只有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畜禽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才能提升畜禽養殖效益。良種化、規模化和標準化是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加快標準化規模養殖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推進產業化經營,有利于實現規模養殖場戶穩定增收。
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是實現畜牧業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農牧結合、適度規模的飼養模式,有利于畜禽糞污的集中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現生態良性循環。把標準化規模養殖與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相結合,可以節約土地等資源,提高飼料轉化率,有利于緩解資源緊缺對畜牧業發展的制約,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沒有標準化規模養殖的發展和良種繁育體系的逐步完善,有效供給就失去了支撐,質量安全就無從保障,疫病防控就困難重重,養殖增收就成為空話。標準化規模養殖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相輔相成,是提升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如果說建設現代畜牧業是畜牧業工作中的“一個中心”,那么,標準化規模養殖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就是畜牧業工作中的“兩個基本點”。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進一步認清當前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形勢和任務,準確把握加快生產方式轉變的重大意義,一手抓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一手抓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全力推進現代畜牧業持續健康平穩發展。
(輸入:劉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