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訪十七大代表、廣東省肇慶市委書記覃衛東
肇慶是產糧大市,糧食種植面積較多。在目前農民單靠種糧增產致富的空間很有限的情況下,如何促使千家萬戶農民長效增收呢?十七大代表、廣東省肇慶市委書記覃衛東說,“要改變肇慶農業雖大但不強的現狀,擺脫農戶種糧不賺錢的窘況,亟須沖破傳統農業體制束縛,突顯優勢揚長避短,以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作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步伐。”
覃衛東說,建設新農村,經濟是基礎。只有生產發展,農民增收致富,才能使農村經濟繁榮,才能為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而現階段發展農業生產又面臨諸多挑戰,既要有特色,又要有規模,沒有特色沒有規模就沒有市場,沒有效益。要讓有特色有效益有品牌的產業擔當主導,必須推進農村產業優化升級,為此,我們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大力推進特色、效益農業產業發展。突出地方特色,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與區域布局,構建優勢特色區域農業產業帶。要以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特色農業和效益農業為導向,著力打造優質畜禽水產養殖、中華名優果品、高效林業及特色林產品、綠色食品、南藥、農業林業休閑觀光旅游等六大特色,效益農業產業基地和主導產品。
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建設,發揮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作用,示范推動農田標準化建設。大力創建林業生態縣,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揮資源優勢,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做大做強糧食加工、水產品加工等產業。加快培育、引進一批競爭能力和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農民融入產業化經營。積極引導、培育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大力抓好農業科技進步。繼續推動創建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和農業科技示范鎮。實施優質種子種苗工程,加大良種良法引進與推廣力度。大力推廣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大力構建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培育農產品經紀人、批發大戶、運輸大戶和農業行業協會,發展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千方百計搞活農產品流通,有效保護農民種養積極性,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作者:申保珍、崔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