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 究竟能飛多高?
編者按:據相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的肉鴿業發展迅速,僅河北一省存欄就逾600萬只。為此,將本期特別策劃對準了這一漸受關注的行業,以供業內外人士鑒之。
鴿業發展之“前景”
自古云“一鴿勝九雞”,肉鴿不僅肉嫩味美,而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由于肉鴿具有容易飼養,飼料來源廣,鴿舍、鴿棚搭建利用空閑舊房即可,抗病性強,少瘟疫等特點;而且肉鴿營養價值高,能預防高血壓、脂肪肝、低血糖、貧血、骨質疏松癥等,市場上商品乳鴿需求量很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擴大,肉鴿的發展必將呈現上升的趨勢,市場前景廣闊。
鴿業發展之“現狀”
我國肉鴿養殖經歷了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發展(尤其是自2000年以后),雖曾有過失誤與徘徊,但更多的是勝利和奮進。目前已進人成熟和穩定的發展時期,并正在向產業化邁進,發展成效顯著。經過近幾年的產業化調整,肉鴿養殖的資源配置已逐步規范合理。鴿業已由最初的庭院式粗放、傳統的副業經營逐步進人了集約化、商品化、產業化的現代鴿業生產模式。乳鴿消費市場不斷拓展,已逐漸成為暢銷的畜牧業產品,市場需求量呈上升趨勢,乳鴿價格不斷上升,無論在市場、利潤等方面已展現出了其在禽類產品中的優勢。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廣大肉鴿養殖者的熱情,肉鴿養殖業已成為特種養殖中的一朵奇葩。
進人新世紀的養鴿產業,有眾多的社會各界投人,已進人新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鴿業企業,在資金實力、人員素質,思想意識,企業定位方面都較初期階段要強,開始全面實施規模化、規范化、商品化、產業化的發展。肉鴿業在不斷的發展擴大,商品化的道路越走越寬,產業化生產經營開始實施,開始了從高價供種高價回收轉向平價供種依據市場導向調控商品價格過渡,以及從單一生產轉向為養殖加工利用實施產業一體化的過渡。
目前消費市場的擴大,眾多乳鴿食品加工廠的建立,乳鴿產品的增多,地方鴿業龍頭企業組織的成立,給中國鴿業的發展注人了新的活力。而且以肉鴿為原料的保健藥品“百惠乳鴿膠囊”、“乳鴿凍干粉膠囊“以及新型的營養調味品——“鴿精”等業已相繼問世。肉鴿養殖業的發展時機已日漸成熟。鴿業的發展是一片坦途嗎?
鴿業發展之“問題”
在肉鴿業發展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的肉鴿業依然存在許多垢疾。鴿業科技文化水平仍然較低,重數量而輕質量的提高的現象仍然存在;肉鴿品種雜亂差,生產性能低下,種鴿退化,乳鴿質量不高,免疫下降,發病率高,養殖戶經濟效益不明顯,產業起伏波動頻繁等問題依然困擾行業發展。綜合其根源是產業組織化程度較低和科學飼料技術水平不高。阻礙行業健康、高效、持續發展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管理粗放,飼養成本高。這類問題在中小規模養殖戶中尤為突出。迄今尚未有統一的飼養標準在養殖中推廣。
2、 受傳統的分散養殖的影響,公司+基地+農戶的程度不夠。千家萬戶的小生產無法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接。從而導致引種鴿商品銷售技術服務跟不上,增加了肉鴿養殖業的品種、技術、市場的風險。
3、肉鴿品種退化,繁殖率降低。這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方面對國外引進的原種鴿缺乏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種鴿的繁殖性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近交繁殖以及不法之商熱衷于炒種,致使系譜混亂。
4、投資缺乏科學的指導思想和管理方法。絕大多數企業及農戶沒有把肉鴿養殖當一個產業來作。在引種、飼料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隨意性,盲目性和傳統性,難以按肉鴿的生物特性和生理特點進行科學飼養和疫病防治,造成生產率低,生產效益差。
5、市場開拓不夠,缺乏市場營銷渠道,未能將零散的產品集中起來,統一銷售。從而導致南方地區收購困難、北方卻難覓銷路之現象。
6、產業化進程緩慢。肉鴿養殖作為特養業的組成部分,必須解決好產業化建設和高科技應用兩點。只有實現鴿業產業化,應用高科技才能實現標準化生產,獲得經濟效益。分散的小生產難獲效益,發展難以持續。
7、 我國仍未成為肉鴿生產大國,肉鴿的產品及商品缺乏。依然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在“種鴿”買賣中獲利,而種鴿又存在品位低,品種退化等現象。阻礙行業的健康發展。行業要發展,必須走出炒種怪圈,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創良好的品質、品牌,以優質產品和誠信服務爭得顧客,贏得市場取得優勢。
那么,行業應該何去何從呢?
鴿業發展之“出路”
面對諸多的問題,鴿業人究竟該作何抉擇?鴿業的出路又在哪里?
1、高效持續發展的關鍵是產業化。提高產業化進程,加強龍頭企業建設。
2、以市場為尋向,組織生產基地,按標準化、規范化的科學要求為養殖戶統一供種、統一飼料、統一無害化飼養管理、統一技術服務,形成牢固的供、產、銷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的產業鏈條。
3、提高科技含量,實施科技興鴿的戰略,以科學的管理和飼喂方式提高種群質量,生產高質量的種鴿及乳鴿產品。
4、成立鴿業組織,以行業集體的力量提高抗風險能力規范行業的發展,杜絕炒種現象的發生,凈化行業發展環境。
我們相信,有新生力量的創業激情,業內人士的不懈努力,肉鴿業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