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阜平:小鴿子做成大產業
添飼料、加水、打掃衛生……早上7點,位于河北省阜平縣王林口鎮的硒鴿健康產業園區養殖艙房內,飼養員周潔開始忙碌起來。
一開始,周潔心里也打鼓:“養硒鴿是個技術活兒,若是養不好,賠了可咋辦?”
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地,周潔越來越有底氣:硒鴿養殖采取“政府+龍頭企業+產業園區+合作社+農戶”模式,實行農戶承包制,種鴿、飼料由企業提供,農戶養殖前接受專業培訓,養殖過程中碰到難題,可隨時聯系專家解決。
“我們和河北農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搭建了河北省農業創新驛站、河北省肉鴿產業技術研究院等農業科技創新平臺,通過產學研合作,持續培育新的優質品種,不斷優化硒鴿養殖技術和標準。”阜平硒鴿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謝輝說。2023年,阜平硒鴿健康產業園區獲評國家肉鴿良種繁育標準化示范區。
養鴿近5年,周潔越發得心應手。去年下半年,她和丈夫又承包了1座養殖艙房。“兩人管三艙,收入往上翻。”周潔笑著說,“未來種鴿品類更好,養殖技術更完善,收入還得跟著漲。”
目前,阜平縣建有5個硒鴿養殖區、376座養殖艙房,共有存欄種鴿55萬對,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種鴿繁育基地和肉鴿養殖基地之一,帶動1.27萬戶群眾增收致富。
在阜平硒鴿熟食加工車間內,一碗碗富硒鴿湯依次下線。河北日報記者寇國瑩 攝
養殖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也不斷延伸。
位于阜平經濟開發區的硒鴿食品加工園區生產車間內,5條肉鴿食品生產線高速運轉,每天可加工鴿湯6萬罐,每年可加工富硒肉鴿400萬只。
一旁新改建的食品加工車間內,一條脆皮乳鴿全自動化生產線剛剛完成安裝,正在緊張調試,將于今年2月底正式投用。“生產線投用后,投料、鹵煮、冷卻等全工序機械化操作,平均每小時比傳統生產線可多加工肉鴿近2000只。”阜平硒鴿食品加工園區副總經理張雷說。
生產效率更高,產品更加多元。“目前,園區5條生產線可生產鴿湯、醬鹵鴿、烤鴿等肉鴿相關食品13種。”張雷介紹。(本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