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三農”問題關鍵在人才
12月7日,在“中國農村改革新起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城鄉一體化”國際論壇上,15位中外專家學者圍繞城鄉一體化與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城鄉一體化等議題作了發言,就農村土地改革、城鄉協調發展、破解二元結構、農村義務教育和推進農民工公共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論壇在完成各項議程后落下帷幕。
解決“三農”問題關鍵在人才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舒惠國指出,近些年來,城市的市政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居民在吃、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得到了進一步的保障。而在不少農村地區,還存在著公路不通、通訊設施落后、信息閉塞、環境污染,以及廁所等生活設施落后等問題。
舒惠國認為,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涉及方方面面,措施辦法也很多,但關鍵還是在于人才。大力開發農村人才資源,提高廣大農民素質,依靠人才發展農業、繁榮農村、提高農民收入,走人才強農、興農、富農之路,這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之策。
可以探索縣長由老百姓自選
在中國政府改革研究專家、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看來,城鄉一體化的目標應該是三個目標。一是在政治上要使中國傳統的農民和城市市民都應該有平等的社會地位,享有共同的政治權利;二是在經濟層面上,通過城鄉一體化的推進,特別是農村生產力大力發展,要使城市和農村大體上能夠處在一個生產力發展的水準上;三是公共服務的享受,包括很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大體上城市和農村能夠趨同。
在中國這樣一種體制下,汪玉凱認為,實現城鄉一體化的路徑大體上有三個趨勢:打破城鄉二元分割的體制和政策限制,統一城鄉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
他表示,深化體制改革是城鄉一體化的根本保障。加快地方縱向權力結構調整,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制度框架,應該形成強縣戰略和強村戰略兩種思維。在加快省直管縣的體制改革中,海南模式是一步到位的模式,是將來全國應該走的模式。
汪玉凱認為,要加大縣級政權的政治體制改革,縣長完全可以由老百姓自選,擴大自選的范圍,提高縣的級別。對鄉鎮的改革,從長遠看可以撤銷。應該可以保存兩種形態,邊遠地區可以形成政權,經濟發達的地區可以變成派出機構,也可以強化村的功能,以村民自治為我們的導向,然后鄉鎮派出機構財政都是由縣里來提供,不要再增加農民的負擔,就能形成新的縱向權力格局,這種新的縱向權力格局會對城鄉一體化的進程起到保障作用。
探索農民工公共服務均等化
重慶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了推進農民工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踐探索,其基本思路是:基本建立農民工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務的制度,農民工看病難、子女入學難、權益維護難、融入城市生活難等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實現廣大群眾共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城鄉一體化,走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社會和諧之路。
據了解,去年,重慶以人大立法形式,在全國率先設立了“農民工日”,將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確立為農民工的節日,2009年為農民工辦實事的文件也即將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