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深層問題面面觀
面對國際農產品市場的動蕩,以及中國人口數量的持續增長等等挑戰性的因素,我們的任務仍然是艱巨的,為此,本文試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盡快解決耕地撂荒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耕地撂荒問題始終沒有解決,甚至也沒有提出解決的可行辦法。曾有人估計,至少在一億畝以上。因此成為一種持續多年的現象。近幾年給予農民一些補助,情況稍有好轉,但這個問題依然尚未解決。為什么農民寧可撂荒卻不轉包給別人種?這就是農地制度,包括流轉機制急需改進。
務農農民的教育與培訓問題 要大力發展農民的培訓工程。戶籍農民的培訓分兩大塊,一塊是進城務工農民和在鄉鎮企業做工的農民;另一塊是仍在務農的農民。中央和省兩級每年幾百億資金撥付學校,農村從事這項工作,與學生的實習結合起來。每個農民培訓費用以2000元計,一千萬人是200個億。連續培訓20年,投入4000億元,完成2億農民培訓任務,真正從整體上提高了農民隊伍的素質。
加快改善我國農業基礎設施狀況 第一個關鍵仍是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第二個關鍵是投入機制要改革。近幾年,我國農田基本建設,包括水利建設,以及信息基礎建設尚有待加強。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使農民用得起。我們2006年調研的山西襄垣縣農業水利設施建設,財政投入一個多億修的幾十公里水渠及揚水站,因水價較高,農民不用水,致使一個多億投資改善的水利設施建成多年閑置,造成巨大浪費。
農業科技推廣與信息化 農村信息化建設要由兩條腿走路,一條是傳統的農業科技推廣方式,即主要由農業科技人員面對面的方式。另一條就是遠程教育的方式。未來農業科技推廣主要靠信息化這種教育方式。如何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較大幅度提升2億多農戶的農業科技水平,是一項十分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關于農業投資問題 2007年我們調研成都所轄4個縣(市),特別是雙流縣,企業大面積轉包農戶承包地,農民獲得以每年每畝800斤稻米當年市價計算的租金,而后一部分農民選擇到該企業打工掙工資。這種大面積轉包帶來了企業和農戶雙贏的結果。帶來了農業的規模效益和農戶收入的大幅提高。
關于農業保險 鑒于我國保險業的現狀,政府不宜把扶持資金撥付保險公司,而應按農戶購買農業保險的一定比例支付農戶,也就是農戶先行自己支付購買農業險,而后憑保險單領取政府給予的一定比例保費的補貼。不能由政府指定保險公司,而要由農戶自己選擇。(作者系南開大學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