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1年國家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通知
為保證畜產品質量安全,強化屠宰環節風險物質監測,農業農村部組織制定了2021年國家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并印發至各有關單位,要求認真組織開展工作。
2021年國家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一、監測目的
動態了解我國屠宰環節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情況和趨勢,確定影響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的潛在風險隱患和危害來源,掌握我國屠宰企業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為開展有針對性的監督檢查和監管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職責分工
2021年國家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包括部級監測和省級監測兩部分。
(一)部級監測
針對跨省流通的生豬屠宰企業開展微生物風險監測,重點監測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單核增生李斯特氏菌。針對跨省流通的牛、羊屠宰企業開展違法添加風險監測,重點監測9種β-受體激動劑(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西馬特羅、非諾特羅、氯丙那林、妥布特羅和噴布特羅)、2種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6種類固醇激素(醋酸美侖孕酮、甲基睪丸酮、17α-群勃龍、17β-群勃龍、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監測任務由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共同承擔。監測樣品采取監測任務承擔單位現場采集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部門采集郵遞相結合的方式采集。具體任務分工見附件1。
(二)省級監測
主要對豬肉(2號或4號肉)、牛肉(黃瓜條或外脊)、羊肉(后腿或里脊)中水分開展品質監測。對豬肝中9種β-受體激動劑(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西馬特羅、非諾特羅、氯丙那林、妥布特羅和噴布特羅)、2種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6種類固醇激素(醋酸美侖孕酮、甲基睪丸酮、17α-群勃龍、17β-群勃龍、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等藥物開展違法添加實驗室檢測。重點對省內流通屠宰企業的產品進行監測,樣品采集按照《屠宰企業畜禽及其產品抽樣操作規范》(NY/T3227-2018)執行,確保監測的科學性和代表性。每個省份監測2個以上地市,豬、牛、羊屠宰企業監測數量原則上每種不少于8家,各省具體監測樣品數量見附件2,其中水分監測豬牛羊肉樣品合計400份。
(三)數據匯總與分析
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負責部級和省級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數據的匯總與分析工作。
三、檢測方法及判定依據
豬肉、牛肉、羊肉水分含量檢測及判定參照《畜禽肉水分限量》(GB 18394-2020);肝臟中9種β-受體激動劑、2種糖皮質激素、6種類固醇激素檢測方法及判定依據由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統一提供。
四、時間安排及相關要求
(一)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在上、下半年各開展一次,可結合飛行檢查等工作任務一并開展。各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按照本計劃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轄區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并報農業農村部備案,自行保障經費并組織實施。
(二)請各省級農業農村部門于3月30日前將監測方案、抽樣單位、承檢單位及匯總分析單位、聯系人及聯系方式(附件3)報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備案。承擔省級監測工作的機構,由省級農業農村部門確定;各承擔檢測任務機構原則上需通過國家檢驗檢測機構中國計量認證(CMA),具備按照規范進行檢驗的能力。
(三)請各風險監測承擔單位分別于6月25日、11月25日前將風險監測匯總數據表(附件4)和監測總結分析報告,以電子郵件形式報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
請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分別于7月底和12月底前將部級和省級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分析報告報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
(四)未經農業農村部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發布風險監測結果、報告和相關信息。
原文鏈接:http://www.moa.gov.cn/govpublic/xmsyj/202103/t20210317_6363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