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發布《洪澇災害后特種畜禽養殖場 主要應對措施及注意事項》
河北發布《洪澇災害后特種畜禽養殖場主要應對措施及注意事項》
為切實做好洪澇災害災后動物防疫工作,降低動物疫病發生和傳播風險,促進災后恢復生產,河北省畜牧總站特養產業科聯合河北省毛皮產業協會制訂了《洪澇災害后特種畜禽養殖場主要應對措施及注意事項》,指導養殖場開展災后生產自救。
《措施》對處理病死畜禽、圈舍及環境消毒、養殖場消毒注意事項、災后特種畜禽的飼養、人員的防護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講解,對特種畜禽養殖場恢復生產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省協會 岳含笑)
洪澇災害后特種畜禽養殖場
主要應對措施及注意事項
一、病死畜禽及時處理
一是不得買賣、加工、隨意棄置因災死亡畜禽。
二是按照《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要求規范處理,優先到專業無害化處理廠采用化制等方法,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可采用深埋法處理。
二、深埋處理的方法
一是有足夠封土掩蓋,土壤滲透性不高(如土壤滲透性較高,掩埋點坑底至少高于地下水位1.5 米),應遠離學校、公共場所、居民住宅區、村莊、動物飼養和屠宰場所、飲用水源地、河流、湖泊、池塘等至少距離100 米,避開泄洪道、洪水經常沖刷之地和巖石層。
二是坑體體積一般為畜禽尸體體積的2到4 倍。坑體寬度一般不小于 1.2 米,深度一般為2 米,不超過3米,長度要能夠容納所有死亡動物。
三是在掩埋坑底鋪撒一層厚度為2~5厘米的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藥,然后鋪設一些可燃燒物質;再將尸體置于坑內,澆上燃油進行焚燒,待焚燒過后,加土覆蓋,覆蓋土層厚度不得低于 1.5 米。當小畜禽尸體數量較大時,可分層焚燒掩埋,每層尸體厚度一般不超過0.3 米,中間鋪設可燃燒物質至少 0.3 米,依次分層焚燒掩埋,最后覆蓋土層厚度不得低于1.5 米。掩埋過程中,掩土不得壓實,以免影響自然腐化。
三、圈舍及環境消毒
一是對倒塌的圈舍消毒,重點是對死亡動物的圈舍進行原地消毒。
二是對可繼續使用的養殖場消毒,大型養殖場要定期清掃,定期用化學藥物消毒,小型養殖場及散養戶,重點是經常性地清掃圈舍和處理糞便,保持清潔。如有疾病發生,就要用化學消毒藥品消毒。
三是對重建的圈舍消毒,除按常規消毒外,災后還應根據疾病的流行情況增加消毒次數,選擇合適的消毒藥品。
四是在蟲媒疫病易發區域,對養殖場及周圍環境噴灑殺蟲劑。對蚊蠅幼蟲的孳生場所,及時清除積水或填土覆蓋,也可使用控制蚊蠅幼蟲的殺蟲劑。加強養殖場戶防鼠措施,及時修補破損圍墻,使用高效滅鼠劑;投放毒餌后,及時搜尋和無害化處理死鼠。
四、養殖場消毒注意事項
一是保證消毒頻率。災后環境至少每周消毒兩次,圈舍可帶畜禽每周消毒3-4次。一旦發生疫情,則要增加消毒次數,并且要對消毒效果進行監測。
二是保證消毒藥物的有效濃度。
三是消毒前要保持圈舍和環境的清潔衛生。
四是防止在消毒過程中對環境造成污染。
五、災后特種畜禽的飼養
一要及時清理畜禽養殖場周圍環境、污物、雜物等,疏通場區排水通道,排出場內積水。修復加固破損畜禽圈舍,不能及時修復的,應盡快將畜禽轉移至干燥、安全地帶。加強養殖場畜禽糞污管理,避免畜禽糞污溢流。
二要保持畜舍內的衛生,及時清理糞便,做好通風工作。
三要飼料要少添勤喂,避免發霉,在飲水中可加入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增強畜禽抵抗力,消除應激。
四要對低齡、體弱、傷殘、病情嚴重的畜禽及時淘汰,降低飼養成本,商品畜禽達到出欄標準的要盡快出欄,降低飼養密度。
五要對應激情況下容易發生的細菌性疾病,可進行藥物預防。
六、人員防護措施
一是從事免疫、清污、消毒以及死亡畜禽收集、運輸、處理的人員,應知悉防護要求,作業時應正確穿戴防護服、口罩、手套、護目鏡、水靴等防護用具。
二是對一次性防護用品,回收銷毀;對循環使用的防護用品,做好消毒處理。
三是處理疑似感染人畜共患病的畜禽時,應及時對個人及環境進行消毒,相關人員接受健康檢查,出現不良反應的,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