獺兔養殖一條龍 產值達到2000萬
一位退休老干部,擁有一套成熟的養兔技術和一顆發揮余熱的赤誠心;他為貧困戶提供種兔和養殖技術,這些扶貧獺兔成了我省及河南、甘肅、內蒙古、貴州等省市貧困百姓致富的希望。他在自己公司生產加工的“益德壽”兔肉系列食品,大部分銷往孟加拉國;用獺兔皮加工的裘皮服裝則行銷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
5月22日,一輛大卡車滿載著2160只優種獺兔從高平市維坪山集團南陽兔業有限公司駛出,雇用車輛的是河南省封丘縣扶貧辦,是為該縣270戶貧困家庭提供的。封丘縣扶貧辦的一位同志對記者說:“早就聽說高平有一個養兔大王,他養的獺兔被許多地方拉走用于扶貧,我們是慕名而來的1為封丘縣扶貧辦提供種兔的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叫賈常有,賈老漢也是高平市維坪山集團南陽兔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2000年3月,60歲的賈常有從高平電纜廠退休,閑不住的他,一直謀劃著回家鄉去干一番事業。他收集各種資料,多次外出考察,最后看準了獺兔養殖這一周期短、見效快的致富項目。缺資金他便賣掉了高平市里的兩套房子,從北京買回60只良種獺兔進行繁育。經過7年時間的摸索,賈常有熟練掌握了獺兔的繁殖、飼養及防疫一整套技術,并扶持帶動周邊群眾發展養殖。在為獺兔養殖戶提供優質種兔的同時,還自己上門手把手地教,當地380多個貧困戶因此走上了富裕路。
賈常有為貧困戶提供種兔和養殖技術,使這些家庭擺脫貧困的消息不脛而走,不但在當地有名,而且引得省外許多單位和農民紛紛前來賈常有的公司學習考察。甘肅省一個貧困縣先后從他的公司引進了1400組種兔,用于當地農民脫貧;貴州省畜牧學校請他到校講課,并把他的公司當作實習基地;內蒙古一個移民村,為賈常有提供了8棟大棚,200畝土地,他在那里建起了分公司,為當地貧困農民提供優質種兔。
賈常有的獺兔“跑”向全國甚至世界,他已把自己的公司發展成為擁有養殖、兔肉加工、裘皮制衣,固定資產達到1700萬元的一條龍養兔基地,100%回收養殖戶飼養的商品成兔,解決了養殖戶的后顧之憂,生產加工的“益德壽”兔肉系列食品,大都銷往孟加拉國,用獺兔皮加工的裘皮服裝行銷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
本報記者李全宏本報通訊員劉高潮 山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