獺兔流行疫病又“變臉”
當前,獺兔疫病流行又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養殖戶要細心觀察,耐心飼養,有效控制。
(一) 兔瘟仍是當前獺兔的頭號“殺手”,但臨床表現非典型化占據主流。
近年來該病明顯出現了早齡化、非典型性和散發型特點。首先,發病年齡呈多元化趨勢,尤其是剛斷乳的仔兔也有發生,最早在40日齡左右。其次,臨床癥狀和解剖特點也并非與典型性的兔瘟完全相符,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漸進性死亡,渾身癱軟。剖檢特征均表現胸腺腫大出血,其他如肺部和氣管出血、肝臟變性、腎臟腫大出血、直腸內有膠凍樣黏液和肛門有淡黃色黏液等癥,有的具有1~2條癥狀,有的多條,并不統一。另外,兔瘟很少大面積流行,多為散發型,局部性。
對策:該病只能采取以預防為主的措施,在管理中,只要按照免疫程序按時足量注射疫苗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仔兔在35~40天首免,每只皮下注射2毫升,20天后加強免疫一次。以后每年注射3次。注射單苗效果最好,聯苗對兔瘟免疫有一定影響;發生兔瘟后有以下三條治療途徑:注射高免血清,見效最快,效果最好,但成本高,貨源缺;注射干擾素,干擾兔瘟病毒的復制,在發病初期有效。但疫病過后仍然需要注射疫苗;兔瘟疫苗緊急預防注射,每只2~3毫升,3天后逐漸控制病情,7天后產生堅強的免疫力。
(二)傳染性鼻炎、疥癬、腳皮炎這3種疾病是困擾獺兔的三大頑癥,有效防制不容忽視。
1、傳染性鼻炎:用藥見效,停藥復發,獺兔傳染性鼻炎是由巴氏桿菌和波氏桿菌為主的多種病原菌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獺兔的主要傳染性疾病之一。該病具有發病率高,傳染性強,四季發生,大小兔易感,疫苗效果甚微,藥物控制困難,治愈率低,復發率高,病程持續期長,容易惡化和繼發感染其他疾病等特點是生產中最為頑固的疾病之一。
對策:眾多的藥物對預防和治療傳染性鼻炎都有效果。中西結合的藥物———鼻肛凈效果最佳。但也不能根除該病。復發率的高低取決于環境改善情況。其他方法推薦:青霉素和鏈霉素,每千克體重各2萬~3萬單位,混合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續3天;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2萬單位,每日3次,連續3天;卡那霉素,每千克體重15毫克,每日2次,連續3天;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氧氟沙星4毫克或鹽酸環丙沙星3毫克,每日2次,連續3~5天。
2、疥癬病:侵襲面廣,發病率高,交互感染,控制較難。
兔疥癬病又稱兔螨病,是由寄生于兔體表的疥螨或癢螨引起的一種外寄生蟲病。該病侵襲面廣,發病率高。該病有高度的傳染性,若治療不及時,病兔可因逐漸消瘦和虛弱而死亡,危害十分嚴重。
對策:不要購買帶耳螨疥癬的病兔,不用疥癬病兔配種。保持籠舍干燥,經常用火焰消毒兔籠。每個季度用5%的三氯殺螨醇,2%的敵百蟲水溶液給兔蘸蹄1次。疥癬病發生時,及時用5%~10%的三氯殺螨醇油溶劑和水溶液給兔涂抹患部,7天后重復1次。同時用5%的水溶液噴灑兔籠和場地,焚燒墊草污物。兔癬1次凈涂抹患處,嚴重的7天后可重復用藥1次,用以殺滅蟲卵。用畜衛佳(阿維菌素)內服,每千克體重0.1克,7~10天重復用藥1次。滅蟲丁按說明要求肌肉注射。2%敵百蟲水溶液洗滌患處,忌用肥皂或洗衣粉水洗凈。洗后用干煤渣或干沙土搓干,防止啃舔中毒。
3、獺兔腳皮炎:常見多發,雖不致立死,但影響種兔種用價值和商品兔毛皮質量。
患兔不愿活動,食欲減退,日漸消瘦,行動輕緩,下肢不敢承重,四肢頻頻交換支持體重,有時拱背臥籠。檢查患兔腳掌,出現脫毛。紅斑、化膿,破潰后形成經久不愈易出血的潰炎并結痂。有的潰炎上皮的真皮可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
對策:加強飼養管理,注意兔籠的清潔衛生,清掃籠底要徹底干凈,定期用0.3%過氧乙酸噴霧消毒;兔籠籠底最好以竹板制成?;\底要平整、釘子無突起、籠內無銳利物;免疫注射葡萄球菌苗,每只兔2毫升,1年免疫2次。治療時,先將患兔放在鋪有干燥、柔軟墊草(或其他鋪墊材料)的籠內。用橡皮膏圍病灶做重復纏繞(盡量放松纏繞),然后用手輕握壓。壓實重疊橡皮膏,20~30日可自愈;總部剪毛并消毒,清除壞死組織,3%過氧乙酸清洗后,涂擦磺胺嘧啶、土霉素軟膏等,當潰瘍開始愈合時,可涂擦5%龍膽紫溶液,每天1次;重者外用消毒紗布包扎好,同時注射青、鏈霉素各10萬單位,每天早晚各1次,直至痊愈;嚴重病例立即淘汰。(山東畜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