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古龍:帶頭發展養兔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吳古龍查看幼兔情況
吳古龍是義龍新區龍廣鎮坡關村村民委員會主任,也是鎮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的人大代表,近年來,除了開展好村里的日常工作外,他還帶頭創業,發展兔子養殖,并鼓勵當地群眾參與發展,實現增收。
龍廣鎮坡關村下轄11個村民小組,農戶398戶1686人,2019年以前,村里有建檔立卡戶130戶458人,主要致貧原因有缺乏產業支撐、發展資金、技術等,為改變這一現狀,2017年,吳古龍有了帶頭創業的想法。考慮到坡關村的客觀條件,他決定發展比利時兔和伊拉兔養殖。
“2017年我開始查閱資料,坡關村水源條件差,兔子吃水量也比較少,發現養兔子還可以,2018年就開始養了。”吳古龍說,了解到四川省養兔大戶比較多,銷售市場較好,創業初期,他多次到四川考察學習,并在高橋組建設養兔基地示范發展。他告訴記者,由于第一次養殖,技術不夠成熟,起初兔子的存活率不高。但他并沒有放棄,經常查閱資料學習技術,不斷摸索,他的養兔技術慢慢成熟。他開始向有意愿發展的群眾宣傳養兔子的相關知識。
吳古龍說:“只有我帶頭先做,把技術這些掌握了,慢慢見效之后,群眾才會相信,那個時候不用費力宣傳,他們都會跟著發展。”
村民王佑平在給兔子喂食
坡關村海尾組村民王佑平以前和妻子一直在建筑工地務工,隨著年齡的增大,加上行情不好,看到發展養兔產業前景好,去年5月,他和妻子一起回鄉發展養兔產業。現在,他的養兔規模已經有500多只。雖然今年因疫情影響,價格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他仍然充滿發展的信心。
王佑平說:“今年遇到疫情,價格不樂觀虧了一點,但是我還是有信心把兔子養下去,技術方面有主任給我們指導,我相信會慢慢好起來的,近期需要買兔子的可以來我這里購買,我隨時都在,歡迎大家來購買。”
在吳古龍的帶動下,坡關村有四戶農戶發展起了兔子養殖,這段時間,出欄量在2000只左右,考慮到疫情對價格的影響,他也在帶頭轉變養殖方式,采用生態養殖的形式擴寬本地銷路,下一步,他還計劃成立村合作社,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發展實現增收。
“我的想法是慢慢的弄一部分來散養,生態性的養殖,銷往周邊,散養館子、消費者都喜歡,我們要組建一個合作社,慢慢的來擴大,帶動這些農戶來逐漸把這個產業做好。”吳古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