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養殖業:發展特色養殖 打造增長亮點
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 梁雨祥
按照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要求,扎實推進水產畜牧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養殖布局,把特色養殖打造成農民增收、就業增加、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是廣西養殖業當前和今后的一個主攻方向。
一、抓住機遇,突出養殖特色,推動農民增收。
特色養殖包括養殖品種、養殖方式兩個方面的內容,只要養殖品種或養殖方式具有地域特色、不同于一般的都可稱為特色養殖。特色養殖具有地域特色,競爭對手少,或已形成規模效應,市場競爭力強。特色養殖可以采用特別的養殖方式,如立體養殖、循環養殖、生態養殖等,實現資源多層次、多途徑的開發利用,滿足多樣化、優質化的市場需求。
特色養殖具有獨特的資源條件,明顯的區域特征,特殊的產品品質和特定的消費市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水產畜牧產業要發展壯大,必須立足于當地的資源特點和優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突出發展重點、適度規模生產、產業化開發、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加快發展特色養殖,形成你無我有、你有我多、你多我優、你優我特的比較優勢。
廣西發展特色養殖有著豐富的條件和巨大的潛力。一是有獨特資源、有發展基礎、有市場潛力,可以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促發展。二是特色養殖在市場經濟中具有比較優勢,可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特色養殖是利用新品種、新方式,開發新的空間,生產出與市場相適應的產品,能夠在擴張中發展,能夠在發展中壯大。在農產品價格一路走低的情況下,牛、羊、鵝、兔等草食畜禽市場一直需求旺盛,價格穩中有升,農民收益顯著。全區實施山羊舍飼圈養項目證明,農民從15-20只母羊起步開展舍飼圈養,次年收入可達1萬元左右,可安排1-2個勞動力就業。
畜牧業方面,要加快草食動物發展。大力引導發展牛、羊、鵝、兔等養殖項目;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廣良種良法;扎實推進牛品種改良工作。要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進配種收費,加大人工授精技術員培訓力度,提高人工授精受胎率,堅持人工授精和本交兩條腿走路,力爭超額完成全年牛品種改良58.65萬頭、優良種公牛本交配種8.66萬頭、雜交牛仔32.23萬頭的艱巨任務。
漁業方面,要繼續加快羅非魚、對蝦、貝類以及龜鱉庭院養殖的發展。
二、典型引路,加大示范力度,擴大養殖規模。
典型引路是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有效途徑,示范推廣是擴大特色養殖規模效應的可行之路。要注意著力發現和培育發展特色養殖的典型,做到有樣可學、有形可依,加以總結推廣。要著重挑選一批基礎好、潛力大的特色養殖示范場(戶),作為發展的典型進行重點幫扶。要從當地資源、環境、氣候特點出發,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品”格局,以產生規模效益。要廣泛開展特色養殖先進評比表彰活動,評比“奶水牛大王”、“山羊大王”、“龜鱉大王”、“肉兔大王”等,為特色養殖加快發展營造氛圍、推波助瀾。
三、適應市場,突出地方特色,創新產品品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水產畜牧產品的要求也由原來的吃飽向吃好轉變,水產畜牧業進入有品質才有市場,有市場才有效益,有效益才能持續發展的新階段。只有發展特色養殖才能適銷對路,才能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要適應市場調品種,逐步提高特色水產品的比重,提高草食動物的比重,提高瘦肉型豬、三黃雞等的品質。要長短結合促增收。在結構調整中,要積極發展龜鱉、奶水牛、肉牛等長線品種,更要大力發展具有“短、平、快”特點的特色品種,如羅非魚、貝類、肉兔、肉羊等。要健康養殖,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廣西綠色、優質的水產畜牧產品品牌。
四、科技創新,增強服務能力,提高生產者素質。
科學技術是發展特色養殖的關鍵。總結特色養殖的成功典型經驗,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緊緊依靠科學技術進步促進現代養殖業發展。廣西東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生動實踐充分證明,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科學技術就是人民幣,他們成功探索出一條“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科學技術”的新路子,由單一酒廠發展成為集生態種養、產品加工、沼氣開發利用、生物肥研發生產等為一體的龍頭企業。各科研單位要緊密聯系生產實際,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建立健全科技獎勵長效機制,鼓勵科技人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并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特色養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要組織科技人員深入基層,了解農民急需哪些技術,對農民進行各具特色、針對性強、時效性強的科技培訓,切實提高培訓效果。要繼續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組織多種形式的農民科技培訓活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協會、專業合作社以及養殖大戶在農民培訓中的重要作用,大幅度提高龍頭企業和養殖農民的科技素質。
五、招商引資,實施產業化經營,提升產業開發水平。
發展特色養殖,必須依靠龍頭企業,走產業化道路。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龍頭企業。二要強化服務意識,積極做好協調工作,增強企業投資信心,促進特色養殖發展的可持續性。三要突破關鍵環節,加快產業發展。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產業化發展的關鍵環節。要在大力扶持龍頭企業的同時,積極引導農民按照品種、地域等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養殖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靈山縣立足本地資源,招商引資,推進奶水牛業產業化發展,構建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奶水牛業產業化發展新格局,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奶水牛之鄉”。
錄入:徐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