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能手推循環農業 沼氣工程變污成"金"
宜興有個杜小坤,是遠近聞名的養豬能手。記者昨日走進他那久負盛名的萬頭豬場,最先看到的不是豬舍,卻是一座三層樓高的沼氣發電設施。杜小坤打開雪亮的電燈,發動隆隆的飼料加工機,非常自豪地說:“我用的都是自發的沼氣電呢!”原來,這個養豬能手愛上了循環農業,成了無錫地區最大的“沼氣老板”,他將宜興數百萬噸豬糞點化成了“黃金”。
杜小坤愛上循環農業,是一個發展觀念大轉變的過程。過去,他曾輝煌地在宜興市第一個創辦了“萬頭豬場”,第一個將優質生豬打入上海市場。可是他的萬頭豬場大量的豬糞水通過各種途徑排下河道、污染太湖。水發臭了,他被人們罵得很兇。去年太湖藍藻暴發使他猛然覺醒,他十分自責地說:“我賺了錢,卻污染了水,怎么對得起鄉親們?”他決心走科學發展的道路,無數次頂驕陽、冒風雪到江蘇省農林廳、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請教良策,從專家那里學到了“循環農業”的新概念,并且以萬分的熱情鉆了進去。他潛心鉆研豬糞水的科學利用,籌資200多萬元建起了沼氣池,買來了沼氣發電設備。豬糞水從此不再排入河道,而是排入了厭氧發酵池,發酵出來的沼氣用來發電,沼液用來施肥。他喜滋滋地算了一筆賬:一年可節約電費7萬余元、化肥18萬元;最重要的一筆賬是:他的豬場實現了“零排放”!
自家的豬場“零排放”了,可是人家的豬場還在排放!杜小坤心懷深深的憂慮,開始大力推廣循環農業,并且獲得了很大的商機。他創辦了無錫市第一個沼氣工程建設隊,將沼氣工程產業化,真正變成了一個“沼氣老板”。到目前為止,他已經為宜興各地豬場建設了300余個沼氣工程,每年有40多萬頭豬的數百萬噸糞水得到了科學處理和利用,按理論推算,可發電35萬度,少用化肥100余萬元;他今年還在無錫太湖畔建設了2個太湖藍藻發電工程,一年“消滅”藍藻1000噸,發電8萬度。
水變清了,杜小坤非但不再挨罵,而且受到了當地百姓的廣泛贊揚,他被選為高塍鎮人大代表、宜興市政協委員、無錫市市民特邀代表。他的循環農業沼氣工程也引起了上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被列入江蘇省大型沼氣發電項目、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863”計劃,坤興養豬合作社榮獲“江蘇省二十佳農民專業合作社”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