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精準飼喂實現高效養殖?
記者王眉宇 我國飼料工業經過30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所取得的成績與技術創新密不可分。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以及糧改飼工作的實施,我國的飼料工業有了進一步的拓展空間。“十三五”末,我國飼料工業產量目標將達到2.2億噸,配合飼料2億噸;飼料總體合格率將達到96%;年產百萬噸以上企業集團將超過40家,產量占比將達到 60%。
“精準、高效、個性化定制”成為飼料產業關注的焦點。在日前舉辦的第四屆飼料新技術國際論壇上,國內外專家、學者與企業代表共同探討了如何利用精準飼喂實現高效養殖。
以結果為導向
荷蘭泰高集團肉雞營養專家表示,精準喂養可以帶來經濟效益,通過準確分析飼料原料營養物質含量,更加深刻地理解原料市場價格;促進理解消化過程和準確的營養需要量;關注質量、高效、多樣性、價值、安全及可持續性。
“我們所做的配方、飼料、加工、添加劑選擇等等,最終結果是為了讓飼養的動物生產水平達到理想化,這是一種結果導向思維。我們所做的營養、加工只是手段,希望通過精準的營養配方實現動物生產性能最大化。”上海新農飼料有限公司穆玉云介紹。
大北農集團俞云濤提到,就單一養殖場來說,根據品種、條件去做營養的理想目標,相對來說更容易,而對目前商業化的飼料生產來說比較難。因為面對的客戶群體、養殖條件、品種等差異非常大,沒有固定的標準,真正的標準是回歸市場。
慎選飼料添加劑
廣州三行飼料有限公司劉平祥認為,添加劑的選擇應考察三個方面:一是添加劑本質是什么,原理和本質是否符合企業需要;二是添加劑的作用體系能否與自身的配方體系對接;三是評估添加劑在實際養殖生產中的作用。
在飼料添加劑的選擇過程中,還要對比投入產出比,“根據動物實驗結果,投入產出比大于1可以選擇、大于2一定選擇、小于1放棄。”江西雙胞胎集團吳昌征提到。
除此之外,安佑集團汪德中也道出了選擇飼料添加劑時考慮的幾點因素。首先是添加劑的合法性,作用機制清晰明了,擁有實驗數據作為支撐;其次是在自己產品上做實驗,具有可復制性;再其次,根據原料具體情況而定,如飼料原料很干凈時,會考慮減少防霉劑的使用。
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實施精準飼喂能夠實現高效養殖,但是需要全方面、多角度的考慮問題,因地制宜,根據養殖場或者企業的不同情況尋找最適合的方案,才能將精準飼喂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化。
精準飼喂需要精準營養。那么,什么是精準營養?“精準營養其實跟中醫講的‘辨證實施’類似,根據不同情況去制定不同的方案。因此,飼料配方要從動物所處環境、動物本身、養殖場管理水平等方面來綜合考慮。”贏創德固賽公司張志博說。
對于精準營養的理解,中糧集團張宏宇談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是動物的精準需求,簡言之就是在一定的生長環境、生理狀態下的一個最適宜營養。第二是精準配方,配方怎樣精準?首先是做好原料數據庫的基本評價;其次是改進原料的加工方式,例如將制粒過程中原料的互作性變化、原料本身淀粉糊化度的變化等作為考量因素。目前,精準營養雖然無法做到那么精準,但是可以無限貼近精準營養去做。
通威集團代發文建議客戶根據自身情況去選擇不同營養水平的飼料,同時將傳統飼料與生物飼料結合,也是一種好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