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黑豬”品牌影響力提升
近年來,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的領導下,全州工商部門大力開展地理標志商標注冊保護工作,著力構建長效機制,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州地理標志商標擁有量居全省第一,“湘西黑豬”是湘西州成功注冊的第13件地理標志商標。
龍山縣里耶鎮在古井中發現過豬骨骼,說明湘西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將豬作為家畜飼養。在土司時代,湘西農民可以交“豬租”替代勞役。清乾隆二十八年《永順府志·物產》載:“曰豭曰彘曰豕曰豨者,皆豬也,永郡比處畜之,他處有白首白身白足,永豕皆黑。”這記載說明:永順到處養豬,養的是純黑豬。
專家指出,“湘西黑豬”養殖區域以自然寨為主,形成了多個長期隔離的種群,有效地保護了其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放養習慣還使其與野豬多有自然交配機會,這使“湘西黑豬”一定程度上能共享野豬種群基因。
“湘西黑豬”體型較小,鼻嘴較長而直,額面皺紋較淺,鬃毛較粗長,背腰平直,腹不拖地,四肢健壯。其肉質具有肉質香嫩、肉鮮味美、香味濃郁、油而不膩等明顯特點。
“湘西黑豬”于1984年列入《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和品種圖譜》,2006年列入《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名錄》,2007年入選國家種質資源基因庫,享受“國保”待遇。其家系之一浦市鐵骨豬于201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
雖然“湘西黑豬”歷史悠久、肉質鮮美,但卻因為生長緩慢、出欄周期長一度受到市場冷落。2006年10月,州畜牧水產局在瀘溪調查顯示,全縣黑豬僅存欄156頭,被農業部定為瀕危品種。2012年,農業部在瀘溪縣浦市鎮建“湘西黑豬”資源場,進行品種資源保護。2014年,“湘西黑豬”全州出欄不足7萬頭,占當年全州生豬出欄總量的5%。
目前,隨著“湘西黑豬”品牌影響力的提升,在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金字招牌的催化下,全州“湘西黑豬”規模化養殖快速增長。全州現已注冊的湘西黑豬養殖、加工企業有162家,年加工量500多噸,年產值近2億元。因為養殖加工品牌效應凸顯,產品供不應求,價格高于同類產品50%~120%,吸引了湘健牧業、武陵生態等一大批龍頭企業進入“湘西黑豬”產業化領域。近期進入湘西的北京資源億家集團亮出了主要目標:5年~10年,實現年生產100萬頭,輻射1000個村莊,發展1萬戶家庭牧場,達到100億元的產值。
目前,“湘西黑豬”在利用地理標志商標這張王牌,讓產業品牌逐步走上做大做強的健康發展道路。付丹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