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特色養殖闖出致富路
在農村,有人養雞養豬養鵝,可養蟲子的您聽說過嗎?
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青蘭鎮后趙柏前村,一條條小蟲子成為當地人的養殖“新寵”。村民們不僅靠養蟲致富,還賺上了外匯。
后趙柏前村勇萍農場養殖棚內,一個個長方形的養殖盒整齊地放置在3米多高的架子上。盒子里,密密麻麻的黃色小蟲不停蠕動。觀察蟲子生長情況、調節溫度和濕度、喂食飼料……農場負責人馬國萍正和工人們忙碌著。
“這些小蟲子叫黃粉蟲,又叫面包蟲、漢蝦。別看不起眼,它們全身都是寶。”馬國萍在盒子里隨手抓了一把,指著手心里蠕動的蟲子說,黃粉蟲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多種氨基酸,用途很廣,可以制成保健食品,也能用做寵物飼料,就連蟲糞也可以加工成飼料輔料。
2006年,馬國萍因一次偶然的機會了解到黃粉蟲的市場和投資價值,便開始嘗試養殖。“雖然黃粉蟲不需要特殊防疫,但對溫度、濕度比較敏感。”馬國萍說,剛開始,由于技術不成熟,對溫度、濕度、密度等缺乏控制,黃粉蟲經常出現死亡的情況。
經過多年摸索,馬國萍漸漸摸清黃粉蟲的“脾氣”,她也因此先后當上了山東、河南等地多家黃粉蟲養殖企業的技術員。2022年,在后趙柏前村的邀請下,馬國萍回到家鄉建起黃粉蟲標準化養殖棚和加工車間。
“黃粉蟲主要銷往英國、美國、西班牙、韓國等地,銷售不用發愁。”馬國萍說。在她和當地村民眼里,這些不到2厘米長的小蟲子就是一條條“黃金蟲”。
馬國萍在打造蟲子王國的同時,也為鄉親們蹚出了一條致富路。目前,后趙柏前村正計劃逐步擴大黃粉蟲養殖規模,讓更多村民受益。(本文有刪節)
編輯: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