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繁殖期胃腸炎的診治
夏季是育成期皮毛動物胃腸炎的多發季節,如不注意防治易出現細菌傳染和死亡,幼獸腸胃炎多發生在斷奶分窩后,因幼獸消化機能尚不健全,消化力弱,一旦飼養失誤很容易發病出現大批發病和死亡。主要病因:
1)飼料質量不佳,新鮮度不好,日糧比例不當,調制方法不合理,衛生條件差等都會引起胃腸炎,同時也容易導致大腸桿菌病、副傷寒病的流行。
2)應激反應和更換飼料的刺激引發喂腸炎,這種情況主要體現在種獸長途運輸,和更換飼養環境,應該說皮毛動物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但幼獸的抗病能力和消化能力都還很弱,所以我們在長途運輸和更換飼料時應該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漸過度的方法,飼料中添加一些新鮮的奶或奶粉,這樣做一般可以杜絕有環境和飼料變化引發的胃腸炎。胃腸炎癥狀病初出現拉稀,糞便不正常,食欲減退,精神沉郁,患獸可視黏膜蒼白,眼球塌陷,被毛焦躁,弓腰屈腹,肛門或會陰毛被稀便污染,有的病獸出現嘔吐,和血便,嚴重者出現脫肛現象。
治療方法:
(1)薩羅0.02克,次硝酸鉍0.1克,制成舔劑,一次口服。
(2)氯霉素注射液0.25毫升,每日兩次,肌肉注射。
(3)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0.5-1毫升,每日一次肌肉注射,
(4)用5%葡萄糖液10-20毫升,皮下或直腸灌注。
(5)對鼻鏡發干個體熱現象的,可肌肉注射青霉素20-40萬單位+安痛定 0.5-1毫升,
(6)對病程急,病重的病獸采取輸液滴注加消炎藥的葡萄糖溶液,效果會更好。
(7)出現血便,和膿狀物,可應用青霉素和痢特靈等治療。
(8)癥狀如出現持續性腹瀉,糞便呈黃色、灰白色、并混有黏液,后肢無力,步態搖擺,等重度癥狀,可能已并發大腸桿菌。治療可用:高免血清加新霉素,高免血清200毫升,新霉素50萬單位,維生素B12(2000微克)、維生素B1(30-60毫克)、青霉素50萬單位,上述合劑皮下注射1-1.5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