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動物疾病發生的一般規律
l、年齡:成年獸抵抗力大于仔獸和幼獸。 ①仔獸在哺乳期死亡率很高,據統計從分娩至斷乳仔獸死亡的原因主要是:
死胎,弱仔(營養不良,阿留申病): 餓死(母獸營養過剩或不良,造成缺乳); 凍死(窩箱保溫不好,窩型不好,母性不強);
壓死(窩型不好,母獸受驚); 咬死(母獸患自咬癥,產后缺水,環境不安,檢查時帶來異味);
臍帶粘連(母性不強,產后沒有咬斷臍帶): 中暑(氣溫突然升高):
外傷(檢查仔獸時,強行驅趕母獸,踩傷,褥草過硬,日糧不足仔獸搶食等)造成。以上原因為飼養管理不當引起仔獸死亡。
?、谟善谟g獸主要死亡于疾病。 據統計育成期死亡的幼獸:患代謝病的占70~75%;
消化道,呼吸系統疾病的25%--30%(其中腸道疾病占85%),但死亡率比哺乳期大為減少。
2、與其它動物疾病的關系
在籠養的條件下與人類活動接觸頻繁,雖然不直接的和活的畜禽類接觸,但是由于蒼蠅、蚊蟲的傳播,吃的動物性飼料,所以和畜禽類接觸也是頻繁的,許多畜禽的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對毛皮獸侵害日益增多,實踐中許多的養獸場出現,鉤端螺施體病,巴氏桿菌病(主要呈現出血性肺炎、化膿性肺炎),偽狂犬病,水貂的雞新城疫(主要呈現腦膜炎病變)附紅體病等。
3、幾種常見危害性較大的傳染病
犬瘟熱(68年),病毒性腸炎(84年),水貂阿留申病(46年)、狐腦炎(88年)。在我國毛皮動物飼養場經常發生,需認真防疫。
4、從國內外資料中看,存在的疾病與飼養管理有關,即代謝疾病,食物中毒,其次為常見病。(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
總之加強科學飼養管,開展予防接種工作,做好衛生消毒工作,消除外界致病因素,減少疾病的發生,達到預期的生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