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毛價格忽高忽低 皮革業升級勢在必行
慧聰皮革網8月25日訊 進入今年二季度,也就是皮毛市場價格增長的高峰期,獺兔皮市場很快就轉入快速下滑通道,到7月底,浙江市場質量較好的獺兔皮價格在50元上下,比3月份每張下降20-25元,在河北尚村市場,混路皮僅30-35元,且銷勢疲軟,熟皮基本“賣不動”。
皮毛市場為何在短時期內出現大幅增長,之后又為何出現下滑趨勢呢!皮毛行業作為整個制革業的下游,也是整個制革業發展的根基,承擔基礎原材料的供應。此次短時間內在市場價格上出現如此大的波動勢必引發人們沉思。
“現在材料、人工都漲了好多,訂單價格卻上不去,能保本就不錯了。”在四川經營一家皮衣企業的老總王力(化名)近來愁云滿面。今年以來,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用工成本上升以及國際市場需求的萎縮,使得不少以代工貼牌為主的四川皮革企業感覺壓力重重;相比于皮衣、箱包企業,曾經面臨同樣窘境的成都女鞋,在內銷市場上嘗試通過建立自有品牌、渠道的企業,卻嘗到了一些自己掌握定價權的“甜頭”。
皮革原材料成本看漲
今年以來,由于豬肉價格上漲,豬皮開剝率大幅下降,豬皮皮源緊張,一張原皮60元左右,下半年最高漲到100元,漲幅超過30%,而且價格上漲的趨勢似乎并沒有停止,除了原料之外,石油價格上漲帶動的化工原料、運輸成本價格攀升,勞動力成本的漲幅也在30%以上,環保治理成本也在不斷上漲。
另一方面,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國際市場大幅萎縮,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接單十分困難,長期從事貼牌加工的皮革企業,產品議價空間也十分有限,“外國客戶并不會因為你的生產成本增加而提高報價,”為了能保住客戶,不少皮革企業不得不選擇犧牲利潤來保住客戶,掙扎在生死線邊緣。
“四川的箱包皮具產業比較分散,規模也比較小,”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四川是皮革原料大省,然而一直以來,包括皮衣皮草,箱包皮具產業都多為貼牌生產企業,不僅規模小,而且業態分散,此外這些企業基本缺乏品牌化戰略和自主研發能力,“這對皮革業的發展來說都是一個瓶頸,沒有品牌在市場上立足,就相當于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力。”
皮革原料讓皮革業心痛
四川是生豬出產大省,擁有豐富的豬皮資源,四川豬皮不僅量多,而且質量上乘,堪與羊皮媲美,同時,四川制革技術水平高超,川革及其制品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享有盛譽。數據顯示,四川每年生豬剝皮量約6000萬張,其中約有一半流向外省,而四川有制革企業數十家之多,其中上規模的有13家,年產服裝革1500萬~2000萬張,沙發革、鞋里革一千多萬張,四川豬皮服裝革基本上都出口到歐美市場。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本身就是全國制革大省的四川,在皮革的成品、終端消費品上,基本處于產業鏈原料供應的地位,雖然女鞋這一塊,經過幾年的發展,一些鞋企也開始在品牌和渠道方面有所發展,但箱包皮具、皮衣皮草兩大類產業依然處于空白。
據我國皮革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輕革產量前五名為浙江、河北、廣東、山東、福建等,其中浙江省輕革產量占全國規模以上企業輕革總產量28.5%,四川省僅占3.6%。
在毛皮服裝企業的統計中,浙江、河北、山東三省產量占規模以上毛皮服裝總產值的81.2%,四川僅有0.2%的份額。
皮革業建城推動產業升級
實際上,同樣身處皮革行業的成都女鞋,近年來,已經通過專業市場的打造,嘗到了一些甜頭。有關業內人士指出,自成都2005年獲得“中國女鞋之都”區域品牌,設立了“武侯直銷鞋城”以來,通過開辟中國女鞋之都采購節,采購直通車、“國際小姐美麗閃耀鞋都”、“武侯女鞋進社區”等一系列營銷活動,武侯鞋業逐漸培養和孕育了卡美多、sheme、艾米奇等一大批女鞋名牌。
“武侯直銷鞋城最大的作用是,改變了不少鞋企老板的觀念,”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富豪表示,過去成都女鞋也多以貼牌生產為主,而隨著武侯直銷鞋城的設立,開始讓成都消費者接受“成都鞋”,同時也讓很多鞋業企業開始重視自身的營銷和渠道,反過來帶動企業的研發更加接近市場需求,“現在有好幾個女鞋品牌開始建立自有品牌和渠道,在全國開設品牌專柜或專賣店,掌握一定議價能力,已經從中嘗到了不少‘甜頭’。”
據介紹,與成都鞋業的“先有廠后有市”不同,武侯皮革城將形成“先有市場,再帶動產業”的模式,通過打造武侯皮革城這樣的專業市場,先把銷售平臺建立好,可以解決工廠很多后顧之憂,促進四川本土皮革企業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同時,也能吸引省外甚至國外的廠商進入成都,實現產業承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