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毛皮動物養殖效益的六大要素
隨著國內養殖毛皮動物年限的不斷延長,我國在毛皮動物的養殖上有了一定的技術,另外隨著全國環保意識的提高,規模化的毛皮養殖場必定成為今后的主流,家庭式的養殖將慢慢被養殖小區或者合作社代替。規模化的養殖要看中最終的效益而不是只注重飼料、獸藥等的表面價格。筆者在從事毛皮動物行業數年來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就影響毛皮動物養殖最終效益的因素做如下介紹:
1. 品種
品種是一個養殖場想運營下去的根本所在。現在從事毛皮養殖者已經漸漸的認識到優良品種的重要性,開始大批量的引進國外優良的品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將原養殖場所有的動物全部淘汰,其實這樣做是很不理性的。國外引進的優良品種確實能帶來高產量、高利潤,但前提是在它們原有養殖場或者引進國內養殖場穩定之后的生產成績。國外的優良品種引進國內后無論是大環境還是小環境都有一個質的改變,適應環境需要一個過程:氣候、飼料原料、飼養管理模式等等。所以即使引種也要在不影響現有生產效益的前提下分階段引進。
國外引進的優良品種在國內飼養幾年的時間優良的性狀又會慢慢退化(尤其是水貂),這就充分表明國內對優良品種的保護不夠重視,引進來之后沒有保護或者自沒有研發更適合國內養殖的優良品種。我們既要引進優良品種,又要將其強大優良基因代代相傳。
2. 營養
飼養毛皮動物的目的就是要它們的皮張,所以飼料的配方不僅僅要考慮身體生長的需要,更要兼顧皮毛生長所需要的營養。但是毛皮動物自開始人工飼養以來飼料原料都是因地制宜,沒有固定、科學的飼料配方。近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國內專家對毛皮動物皮毛生長所需營養的研究在貂狐貉上已經研發出全價料,達到了貂狐貉生長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也提高了皮張的品質。
3. 防疫
動物防疫是指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動物防疫措施是針對動物傳染病而采取的預防、控制和消滅的對策和辦法。但是在生產中一提到防疫養殖場考慮到的就只有疫苗的免疫,其實不然,養殖場的環境衛生、動物發生烈性傳染病之后采取的消除病原菌的措施等都是養殖場的防疫。 “養重于防,防重于治”是現在養殖的新理念。
4. 環境
養殖環境包括兩部分:養殖場周圍的大環境和養殖場的內部環境。現在很多的大型養殖場都在埋怨周圍的環境太差、病原微生物太多,但是要明白擾外安內的道理,養殖場內部的環境衛生如果搞得很差,即使外部環境在優越也阻止不了動物發病。一定要重視環境衛生的打掃、養殖場內部的消毒;隨著規模化養殖的快速發展,養殖場開始注意防疫和治療的工作,但是缺乏消毒意識和消毒技術,目前養殖場中許多疾病之所以難以根除與消毒不規范或者不徹底有直接的關系。
5. 管理
管理動物要和養孩子一樣,要有愛心、耐心、關心。搞養殖就要養重于防,防重于治,所以養放在搞養殖的首位,并且要科學的飼養、科學的管理。
6. 市場
市場的波動是客觀因素,作為養殖者我們改變不了,我們要做的就是選擇優良的品種、給予全面的營養、提供優越的環境,做一個科學的管理者。這樣即使市場行情差,飼養出高品質皮張的貂狐貉仍然是有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