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動物飼養場生產管理四原則
1、以優良的種獸為基礎
種獸質量水準,決定產品質量的檔次。它既關系到產品售價的高低,更關系到產品在市場上存在的價值及企業的前途命運。在種獸質量上要做到以下幾點:種獸的質量必須優良,其主要經濟性狀應處在國內領先的水平上,并逐步向國際領先水平邁進;品種必須適銷對路,適應市場的需要和發展要求,并根據市場需要靈活調整品種結構;要不斷更新換代,引進新品種,并在此基礎上培育出適合國情、場情的優良新品種;種獸的年齡結構要合理,以水貂為例:其中1周歲(初產)占35%、2周歲占45%、3周歲占15%、4周歲占5%。
2、以優質的飼料為條件
在眾多的飼養管理因素中,飼料是關系生產成敗的先決條件,以優質的飼料為保證,生產成功就有了一定的把握性。在毛皮動物飼料上要做到以下幾點:水貂、狐等屬肉食性動物,決定他們的飼料必須以肉食為主,因此,要重點開發動物性飼料貨源;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物質的比例必須合理,傳統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飼料配比是不科學的,特別是泌乳期、育成期和換毛期,因此,飼料配方要進一步加以改進;飼料的品質要新鮮,品種要穩定,營養要豐富全價,適口性要好,飼喂制度和飼喂方法要科學合理,飼料量要準確;要特別注意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給,并盡量做到逐只喂飼;從配種開始到產仔結束,決不允許采食變質成不新鮮的飼料;要保證常年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
3、以先進的技術為后盾
毛皮動物飼養場的生產技術,包括飼養管理、繁殖育種、疾病防治、產品加工等,屬于實用技術范疇,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這些是每個飼養企業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術,也是確保生產管理正常進行的根本所在。在技術管理方面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要引導飼養人員通過自學和參加各種形式的技術培訓,掌握必要的專業技術知識;要逐步積累生產實踐經驗;要及時了解和掌握本行業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應用到本場的生產實踐中,為企業的生產管理增添生機和活力。要建立比較完善的生產技術檔案,通過搜集、統計、分析、整理大量的生產技術資料,摸索出毛皮動物生產的本質和規律,再上升到理性認識,用于指導生產實踐,掌握生產的主動權。
4、以科學管理為保證
毛皮動物飼養場的生產管理包括人員管理、獸群管理、技術管理、質量管理、現場管理等許多方面,千頭萬緒。為了便于掌握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年365天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喂食、飲水、收拾衛生等,主要由飼養員獨立完成。二是關鍵時期的重點管理工作,包括配種、妊娠、產仔、育成、換毛期的重點管理工作,主要由飼養員在技術干部的指導下完成。三是重大生產活動的安排,包括配種、取皮、疫苗接種等,主要由全場干部職工協同作戰,統一完成。日常管理工作要細致、關鍵時期的管理工作要抓住重點,重大生產活動的安排要周密。以上三項生產管理工作既要有條不紊按操作規程周到細致進行,又要統疇安排,分清輕重緩急,有所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