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黃粉蟲”
現在,全國養殖黃粉蟲的形勢比較好,但在銷路(內銷或外銷)方面的工作還存在欠缺。某些企業單純的為了自己追求利潤,而不是在做這個特種養殖事業,正在以多種方式,把黃粉蟲行業搞亂,甚至搞垮。如:惡意炒種,夸大養殖前景及養殖效益。而我國政府恰恰在這些方面沒有正式做出各種應對政策。基于這些情況各地基層協會及省級協會和各大優秀企業在竭力遏止這類惡性事件的發生做出了很大努力。
黃粉蟲養殖是特養行業內的一支很好的創收項目,它能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及城鎮下崗職工再就業等方面的問題,有利于社會的平穩、安定;又因其成蟲可以大量出口,可以做為優秀的蛋白飼料,飼喂林蛙、蝎子、觀賞鳥及各種食肉型珍禽;深加工之后,利用高科技技術可以提取各種氨基酸,應用到化工領域。雖然在食用方面沒有尚沒有太大作為,但飼喂黃粉蟲以技術簡單又可以立體養殖,成為國內各地飼養的新熱點,顯示出了他的獨特魅力。
通過多次與全國各地黃粉蟲養殖企業進行行業內專題溝通,目前已知的養殖規模較大、真正走上產銷一條龍的企業主要分布在山東、遼寧、河南等省。河北、吉林、天津業已具備一定規模,其它各省并不樂觀,甚至有些省黃粉蟲養殖一直是空白,有待開發。總體講,養殖大省已成規模、集約化,并趨向于飽和,其他省份發展也比較迅速,集約化、團體養殖也將會帶動小規模化養殖走向成功。
在深加工、轉化方面,很多企業是缺乏經驗與實力的,自己的內銷并不成熟,主要需要行業外銷。這樣一來,市場不可避免的將出現一波三折的過程。要避免這樣的過程,勢必要依靠行業監管會。在大家齊心協力的共同維持下,黃粉蟲養殖才會走出陰霾走向輝煌,而不會出現各大養殖企業各自為政的尷尬局面,正像魯迅先生所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相信這條路在大家的共同修護之下會更加平坦的。(《特種養殖》李保)
本文屬個人意見,如想進一步進行探討,請發郵件至hbteyang_l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