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養殖的效益分析
郯城縣楊集鎮十三甲村計生協會會長丁效強,打破單一水產養殖模式,把水產養殖與豬、雞等畜禽飼養有機結合起來,科學合理利用資源,優勢互補,走出一條“鏈條式”生態養殖之路。據測算,“鏈條式”養殖法生產經營成本較單純水產養殖可降低60%,而產生的經濟效益可高出單純水產養殖的2~3倍。目前,丁效強的“鏈條式”生態養殖法已在郯城縣推廣。
10年前,頭腦活絡、富有開拓精神的丁效強承包了30畝魚塘。為盡快掌握科技養魚知識,他多次到省內外漁技部門及科技專業戶養魚場內,了解漁業市場行情,請教、學習科技養魚知識,并專門訂閱了有關科技養魚的報刊、雜志,邊學習邊實踐。2000年初,他在科學合理投放魚苗的同時,利用塘埂建起了簡易豬舍、雞棚。他利用豬屎糞養蟲喂雞,豬、雞糞便發酵后沖入塘中,大量繁殖雞虱球藻類生物,為魚類生長提供充足的食物。這種“鏈條式”生態養殖法不僅省工、省時,而且實現了資源的合理利用,減少了環境污染,節約了餌料,縮短了畜禽飼養周期,提高了飼養效益。
目前,丁效強的魚塘面積已發展到150畝,投放的魚苗已從開始的3種擴大到20余種,養魚效益由開始的3萬來元增加到現在的40多萬元,漁場內建有豬欄25間,存欄母豬5頭,商品豬96頭,仔豬125只,今年已出欄商品豬20頭、仔豬60只,收入3.1萬元,出售優良草雞4500只,收入1.3萬元,丁效強因此成為當地聞名的科技致富能人。
李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