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鴿場的養殖密度多少比較合適呢?
一般情況下養鴿戶習慣性的將養鴿場內每平方飼養鴿子的數量稱作養殖密度,它受養殖場廠房面積、飼養方式、籠具等因素的限制制約,又和養鴿場的通風、采光等息息相關,因此想要養好鴿子一定要注意鴿場的養殖密度,那么鴿場的養殖密度是多少比較合適呢?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籠養鴿子的養殖密度,以籠養方式飼養、且通風良好的鴿舍為例:若鴿舍的寬度在9~12M、長度60~62M,可使用60公分寬的鴿籠背對背擺放,墻體和籠具之間最好預留1.2M左右的過道,籠具和籠具之間也應留有1.2M左右的走道。方便飼養員日常飼養管理的同時、有利于機械化的操作和通風透光。若使用三層垂直立體籠養,每組籠養殖12對生產鴿,綜合計算每平方米的養殖密度約為4對。
其次,我們來說說散養鴿子的養殖密度。散養的鴿子一般是青年鴿,廣闊的散養大棚可以為鴿子生長發育提供很好的飛翔空間,利于鴿子自由飛翔,鍛煉強健的體魄,提高其后續作為種鴿的使用年限。為了方便飼養管理,一般情況下養鴿戶都會把散養棚分成若干個單獨的區域,將同一年齡段的鴿子放置在同一區域進行飼養管理,并在每個區域內安裝棲架、飲水器等養鴿設施,一般情況下在通風狀態良好的散養大棚,散養青年鴿飼養密度每平方米約8-10只,每個區域每群數量200只左右,切忌養殖密度不要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