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桑養蠶成為山西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近年來,晉城市蠶桑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到2011年底,全市桑園面積達到15萬畝,年養蠶11萬張,蠶繭產量達555萬公斤,占全省產量的近80%,是山西乃至華北地區最大的蠶繭產地。進入“十二五”以來,市委、市政府繼續把蠶桑產業作為晉城市農業結構調整的七大特色產業之一,并制定了一系列發展目標。
栽桑養蠶是晉城市的傳統優勢產業,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潛力產業,是純農業及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十一五”期間,晉城市在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晉城市從蠶桑基地建設化入手,在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上求突破,使桑園管理水平、養蠶技術水平、蠶桑綜合利用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晉城農委日前出臺《加快蠶桑基地建設的實施意見》,晉城到2015年,要新增桑園5萬畝達到總面積20萬畝,通過基地建設使年產繭10萬斤以上的鄉鎮達到25個,年產繭萬斤以上的村達到400個,桑園面積5畝以上的規模經營戶達到10000戶,推廣小蠶共育棚5000棟、養蠶大棚5000棟,紙板方格蔟的使用率達到90%以上養蠶達到15萬張,蠶繭產量達到700萬公斤,收入達到3億元。
鼓勵、支持新興蠶桑經濟組織發展,力爭“十二五”末,蠶桑專業合作社達到300個,加入合作組織的蠶農達到90%以上。以加工企業為龍頭,支持和鼓勵新興經濟合作組織從事蠶桑生產,最大限度延伸蠶桑產業鏈條、使繅絲、織綢、印染、服裝加工形成系列化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