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專家解讀丨依法管理兔遺傳資源 推進現代家兔種業發展
農業農村部制定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規定兔為傳統畜禽之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的規定進行管理。這是我國首次明確兔業的科學內涵和法律地位,對我國兔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
家兔是草食性節糧型家畜,兔產品成本低品質好,兔肉是高蛋白、低脂、低膽固醇的健康肉類,兔毛是天然的高檔紡織纖維,獺兔皮是質優價廉的裘皮原料。我國是世界兔業生產消費大國,產業結構鏈條完善,目前全國年約出欄兔4.5億只,年產兔肉50萬噸、兔毛1.2萬噸、獺兔皮5000萬張,分別占全球45%、90%、95%,兔業直接產值超過300億元,帶動上百萬人就業。近年來隨著肉兔配套系的推廣和工廠化養殖模式的應用,兔產業技術進步快速,部分骨干企業接近歐洲兔業發達國家水平。
家兔是人類為了生產生活的需要,由野生穴兔馴養馴化選育形成的,經濟價值較高,形成遺傳相對穩定的種群,是畜牧業生產工具,用于生產兔肉、兔毛、兔皮等產品或用于科學研究、寵物觀賞等用途,目前已分化形成肉兔、長毛兔、獺兔(皮肉兼用兔)、實驗兔、寵物兔等專用或兼用類型,按品種形式可分為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和配套系,其中地方品種選育程度較低,又稱遺傳資源;配套系一般由3~4個專門化品系組成,是商業化的高效專用品種形式。
我國家兔遺傳資源種類齊全,目前納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33個,包括福建黃兔等7個地方品種,中系安哥拉兔等10個培育品種,康大1號肉兔等3個配套系,德系安哥拉兔等9個引進品種,伊拉肉兔等4個引進配套系。以上品種資源構成我國兔業的生產基礎和種質基因庫,為我國不同時期兔業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畜牧法規定,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負責家兔新品種配套系審定、遺傳資源鑒定和引進品種評估,今后還將有新的家兔遺傳資源不斷發掘、培育和引進,支撐并推動我國兔業持續發展。
良種是家兔產業發展的核心基礎,現代專門化品種不僅生產效率高,而且了促進了先進養殖技術的配套開發應用,加強家兔育種創新,建立強大種業是推動兔業騰飛的關鍵。與其它畜禽和國際同行相比,我國家兔育種起步晚、規模小、力量弱,育種基礎差,育種和制種能力不足,育種研發投入少,育種設施和技術滯后,專門化品種缺乏,繁育體系不健全,不利于提高產業競爭力。
提升我國家兔產業發展水平,必須加強家兔育種創新,加大投入支持,強化企業育種和種業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深度聯合,支持創建現代家兔(肉兔、毛兔、獺兔等)育種平臺,培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家兔新品種,持續選育已育成品種,擴大核心品種市場占有率。要開展家兔基因組選擇等育種新技術及新品種產業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盡快制定實施全國家兔遺傳改良計劃,加快家兔遺傳改良進程,完善家兔生產性能測定技術與遺傳評估規范,建立種兔質量監測管理體系,凈化育種群和擴繁群主要垂直傳播疾病。培育家兔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建立良種擴繁推廣體系。提高全國家兔生產水平和整體效益,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我國家兔產業轉型升級和持續高效發展。
作者:山東農業大學教授 樊新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