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業的明天在于產業化
“禽流感的影響是暫時的,它對我們既是挑戰又是機遇。行業要發展必須轉變經營思路,拓寬銷售渠道,走品種優良化、市場知識化、發展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的產業化發展之路,大勢所趨。”這些是來自第二屆全國肉鴿業發展戰略研討會的聲音。5月30-31日,第二屆全國肉鴿業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商朝故都一河南淇縣隆重召開,當地市縣有關領導出席了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鴿業同仁齊聚一堂,共謀行業發展良策。
綜觀肉鴿業的發展軌跡,多有起伏,首屆肉鴿會上,面對大好的市場形勢大家意氣風發。轉眼到了今天,擺在面前的就是持續的不景氣。受禽流感的影響,消費者談禽色變,直接波及到了肉鴿行業。目前,商品鴿的最高售假在13元左右,出現在南方,北方市場普遍的不景氣,零售價平均在8元左右徘徊,在河北某地更是達到了6.5元。
市場行情直接影響養殖者利益的實現,尤其對小規模養殖戶的打擊嚴重。究其原因,禽流感的爆發只是冰山的一角。種源市場上炒種、假種、劣種的存在以及飼養管理的不規范所造成的種群質量的下降,千家萬戶的分散、小規模飼養(尤其是河北市場)難以應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導致產品銷售難、技術普及難的“兩難”境地,這些也是造成目前現狀的原因。
如何改變現狀,提高行業的抗風險能力?首先是堅持走“基地+農戶”飼養模式,走產業化之路。本次會議上,與會者共同參觀了河南易普森鴿業有限公司存欄4.5萬對的育種基地。他們采用向當地農戶放種、回收的形式帶動了周遍養殖業的發展,同時建加工廠以拓寬銷路,走出了產供銷體化的產業化之路,得到了代表們的肯定。其次是轉變現有的“肉鴿易飼養”的觀念,在科學飼喂上下功夫,肉鴿行業的老前輩姜家佑老師指出,現在的種質差、品種退化的問題就是由于飼養不科學造成的,這有悖于我們通常以為的品種退化由近交繁殖造成的。再次,要轉變思想,走出去、請進來,學習他人的科學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正如河北省特種動物養殖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藝在會議講話時提到的“不能只顧低頭拉車,不顧抬頭看路”,要多和外界交流,以人之長補已之短。
說到禽類就不得不說到禽流感,他反映的是行業內疾病防治體系的不健全。雖然肉鴿沒有發生禽流感的病例,但是睡能保證將來此類事情不會發生在肉鴿身上。在本次會議上,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的戴鼎震博士結合實際分析介紹了當前肉鴿業存在的典型和疑難病,并介紹了相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但是我們在看到禽流感對行業造成沖擊的同時,也要認識到這也是一個契機。禽流感淘汰了一批小型個體養殖場,這有利于加快肉鴿業的產業化發展。在本次會議上我們還聽到了許多不同的聲音。“現在的肉鴿養殖場(戶)的管理者素質太差,看別人養了賺錢自己就養,往往不去關心種質、銷售的問題。更不會去生產管理上下功夫,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一般是上門收購的給錢就賣,這樣就對整個行業造成了沖擊。在飼養管理上,資深專家姜家佑老師指出肉鴿養殖并非我們想象中的那般容易飼養,我們通常把品種退化歸罪于近交繁殖,其實它和科學飼養有很大關系。而且肉鴿不同于禽類,近交繁殖更有利于保持血統的純潔。這與我們平常理解的有很大差別。另外,大家還就如何更快改變目前的狀況進行了專題討論。湖南鴿業協會的嚴躍明會長強調,一定要自己找出路。上規模企業可以建自已的餐館,創特色菜系,飯店一只乳鴿28元,利潤空間很大。我們還應加大宣傳肉鴿的食用價值,讓大家都知道“一鴿勝九鴿”。....
本次會議,筆者隨同與會代表一起參觀了養殖基地,了解到肉鴿在飼喂過程中不能添加任何的添加劑、激素,全憑豌豆、玉米、高粱等農作物飼養,是真正的天然綠色食品,正好迎合了現代人的飲食風尚,加以時日肉鴿必定會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只要養殖者自身規范發展,行業發展指日可待。
本文來源:《特種養殖》2006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