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兔產業疫情后時代發展之路
秦應和 中國畜牧業協會兔業分會會長、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
精準把握家兔育種方向
細分家兔產業,可以分為肉兔、毛兔、皮兔(獺兔)、試驗兔、寵物兔。然而平常接觸比較多是肉兔、毛兔、皮兔(獺兔)。每個細分的兔產業都有自己的種業,為了更好的發展這三個細分的兔產業,加強相關的種業研究與示范推廣,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具體來說,提高種業的作用,既要面對市場的需求,又要考慮我國的具體兔業現狀。從肉兔來說,目前的發展方向是配套系供種比例會越來越高,因為配套系可以充分發揮種兔的繁殖性能和生長性能,生產效益比較高。
目前來看,我國雖然也培育了一些肉兔配套系,但是和國外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要繼續不斷的提高配套系的選育能力和推廣力度。
就毛兔來說,我們國家在育種方面還是領先的,無論是種兔個體大小還是個體產毛量,都是世界領先。但從整個兔毛加工紡織產業來說,和我們生產發展趨勢稍有偏差。紡織過程需要的兔毛是絨毛為主,就是細毛為主,很多時候粗毛是要在紡織過程中除掉的,而兔毛生產過程中收購是以毛產量為重要指標,不管粗毛還是細毛,農戶不太關心它生產的毛到底是細毛多還是粗毛多。因此,應該通過設定品質標準,引導育種方向向絨毛型育種轉變,使得生產出來的兔毛以細毛為主,減少浪費,也提高產品紡織特性和穿著舒適度。
對皮兔(獺兔)來說,其主要產品是兔皮,現在世界消費趨勢是彩色兔皮,減少加工染色對環境的影響,因此皮兔將來的育種發展方向,應該是發展彩色獺兔為主,更多的培育一些比較合乎主流消費需要的彩色獺兔來滿足市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