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兔業發展現狀
兔產業是我國傳統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兔在《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中列為傳統畜禽。
近十年,我國家兔每年的平均出欄量為4.92億只、平均存欄量為2.0億只、平均肉產量為82萬噸,兔肉占肉類產品的比重為1%左右。山東省是我國養兔大省,素有養殖傳統及良好的自然資源條件。兔肉、兔毛、兔皮的產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25%、40%、20%左右,其出口貿易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80%、45%、55%。
山東省是我國養兔大省,具有發展兔產業的資源優勢,且兔肉、兔皮和兔毛等兔產品的產量位居全國前列。
山東省不僅家兔養殖量居全國首位,在標準化生產、良種繁育、飼料加工、生物制品、籠具及配套設施、環控設施設備生產等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對我國兔產業的轉型升級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農業農村部公布的2016-2017年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名單中共有兔場20家,其中山東省有7家。2017年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公布的我國備案的的曾祖代種兔場共有4家,其中山東省有2家;祖代種兔場共有12家,其中山東省有4家。
(1)養殖分布及生產組織形式
山東省家兔養殖主要分布在臨沂、濰坊、淄博、棗莊、菏澤、日照、聊城、青島等地。生產經營活動組織形式:調研結果顯示,普通養殖戶占比最高,為29.41%,其次為專業養殖合作社和養殖大戶,均占23.53%(見圖1)。

圖1 兔業生產經營活動組織形式
山東省從事家兔養殖者大都達10年以上(占41.18%),普通養殖戶生產經營活動主體人員主要為家庭成員,他們獲得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為手機信息(包括手機新聞、微信、QQ推送、各類APP等),其次技術培訓班和專家現場指導。
(2)養殖規模及品種
山東省家兔養殖以肉用兔為主,占66.7%;獺兔占27.5%;長毛兔最少,僅占23.5%。家兔存欄規模以1000-10000只中小型最多,10萬只以上僅占5.88%。
(3)飼養管理情況
山東省家兔養殖的兔舍結構以半封閉式為主,占61.76%。家兔繁殖方式以自然交配為主,人工授精使用普及率在50%以下。使用的全價配合飼料主要購自其他廠家(73.53%),自己企業加工飼料的僅占23.53%。飲水方式90%以上為自動飲水(91.18%),而全自動上料并不多見,仍以人工飼喂為主。人工清糞方式占76.47%,全自動清糞僅占23.53%。大部分兔場能夠做到經常消毒,嚴格按照防疫程序免疫。
(4)生產水平情況
肉用母兔年繁殖胎數基本為6-8胎,占47.06%;母兔每年提供活仔數為35-40只,年提供出欄商品兔數量為30-35只,平均水平偏低;商品肉兔出欄日齡在70-80天,出欄平均體重在2.0-2.5kg。
獺兔母兔年繁殖胎數基本都在6-8胎,占44.12%;母兔每年提供活仔數為35-40只,年提供出欄商品兔數量為30-35只;商品肉兔出欄日齡在90-120天最多,占38.24%,出欄平均體重在2.0-2.5kg。
長毛兔母兔年繁殖胎數基本都在2-4胎,占20.59%;母兔每年提供活仔數為10-15只;長毛兔年剪毛次數5次最多,占23.53%;次剪毛量多在300-400g之間,年剪毛量為1500-2000g居多。
(5)主要疫病情況
影響山東省家兔生產的主要疾病為巴氏桿菌病、大腸桿菌病、球蟲病、兔病毒性出血癥(兔瘟)、螨病等皮膚疾病。斷奶仔兔腹瀉仍然是影響家兔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6)家兔銷售及消費情況
山東省家兔銷售方式主要為活體銷售,占85.29%,自行屠宰加工的僅占11.76%;主要銷往省外,占88.24%。目前,山東省月收入4000-6000元的家庭兔肉食用次數并不多(偶爾食用的占71.05%),多數認為造成兔肉食用不普及的主要原因是飲食習慣和缺乏獲取渠道(81.58%)。兔皮及兔毛制品使用率更是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