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制約肉兔發展的因素
目前各地都涌現出不少龍頭企業,盡管各家勢力不一,但在養殖環節都面臨相似的瓶頸制約,即在產業鏈最基礎的養殖環節上獲利空間趨狹,甚至虧損,特別是養殖規模越大,設施越好,工資待遇較高的企業虧損更甚;如果沒有下游產品的出口和深加工以及相關產業的支撐,將面臨生存危機。其原因在那里,現將幾個主要的表象原因歸納如下:
1.養兔成本太高。目前大型企業養兔成本高,牽涉到諸多因素:如進口種兔成本高,設施先進折舊高,環境控制能耗高,工資勞保費用高,管理服務層次多等等;據說有的公司達20元1Kg商品兔,這樣的價格是難以出口和內銷的;
2.飼料價格越來越高。兩年前約1800元/噸,現在超過2100元/噸;特別是出口企業,由于對藥殘、農殘、霉變等控制非常嚴格,當地粗料原料基本不能用,青島康大食品公司只能千里迢迢到大西北采購苜蓿,無形中增加了飼料成本,再加上全球糧價抬升,更是火上澆油;
3.母兔的繁殖能力受限。由于采用自然交配,又無特定的繁殖節律的限制,所以母兔群年均產胎次少,椐筆者統計僅3.8窩(有效繁殖母兔年均4.8窩);
4.環境控制、生物安全難度大,發病多,死亡多。特別是飼料源性病、環境條件性病、腹瀉病、真菌病等仍然不斷發生,對斷奶幼兔危害較大,往往生的多,死的多;——外銷兔肉的利潤空間趨降。椐熟習外銷市場的人士介紹,山東07年出口兔肉平均價為3200美元/1噸,08年歐盟大約2600歐元/1噸;該價格目前仍受到挑戰:一是受東歐兔肉出口國的挑戰,由于受地緣經濟之惠,再加上冰鮮兔肉的暢銷,為爭奪市場份額,以具競爭力的價格對歐出口,使進口國借此打壓我國價格;二是國內兔肉生產成本加大;三是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再加上其他的不確定因素,使外銷的利潤空間下降,這將降低對養殖虧損的補償能力。
錄入:徐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