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提升和改造傳統長毛兔產業
養兔也能養出百萬富翁。在浙江嵊州,養兔可是一個大產業。在這里,光養兔的農民就有5萬多戶,兔常年存欄量穩定在85萬只,每年向全國各地和西部地區推廣供應良種兔20萬只以上,占全國長毛兔良種供應量的60%左右。目前,嵊州市兔農年養兔收入超過2億元,從事長毛兔產業的農村勞動力達5000多人,還出現了三年累計收入超百萬元的科技型養兔大戶。在嵊州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支持和帶動下,傳統養兔業在嵊州得到了提升,致富了一大批農戶。
依靠科技提升和改造傳統長毛兔產業是嵊州成功的關鍵。近幾年來,嵊州生產力促進中心圍繞長毛兔生產中良種培育、飼料加工、疾病防治、籠舍設計、兔毛收購加工等環節,組織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先后承擔國家、省部級科技項目20余項。一是培育細毛型長毛兔新品種,建立兔絨生產基地。“浙系長毛兔新品種”通過國家級新品種審定,成為我國唯一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級長毛兔新品種,長毛兔產量破世界最高紀錄。二是研究推廣長毛兔性比控制技術。母兔的綜合經濟效益比公兔要高25%。通過與浙江大學動科院合作,嵊州生產力促進中心開展了長毛兔性控技術研究,采用精子分離、改變受精環境、營養調控等手段來提高后代雌性比例,目前該研究成果已經產業化,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三是推廣長毛兔高效低耗省力化飼養和規模飼養配套技術。進一步提升了嵊州長毛兔生產科學檔次,改善了生態環境,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架起農戶與市場之間的橋梁不可少。為促進長毛兔良種產業的健康發展,嵊州生產力促進中心在研發生產領域、加工領域、營銷領域一律導入市場機制,運用市場手段,創建了全國首家長毛兔研究所,建立了五個長毛兔生產示范基地,形成了以專業公司為龍頭,兔農為主體,種業為基礎,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的新格局
(輸入: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