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村民養獺兔,年收入增5萬
在新開地鄉王營子村民組里,有一個靠特色養殖帶頭致富的女帶頭人,她就是婦女組長、共產黨員邵蓮香。
今年34歲的邵蓮香是克旗新開地鄉新道梁村王營子村民組的一名普通黨員。她所居住的村民組是個經濟非常落后的小山溝,為了生存,組里的人們祖祖輩輩都是以養羊和種地維持生活。由于過度放牧,致使本組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荒山變得光禿禿,每逢下雨,水土流失現象十分嚴重,人們居住環境遭到破壞。2004年,才29歲卻已有好幾年黨齡的邵蓮香,外出到河北留史打工,在那里她看到當地的人們養獺兔發了家,覺得這是個既增收致富,又不破壞生態環境,不耽誤農時的特色養殖,便萌生了回家養獺兔的想法,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贊同和支持。2005年,她回到了家鄉,從經棚鎮花了300元錢購買了3只種獺兔,又在親戚家賒了70多只本地肉兔,試著養了起來。但由于本地肉兔只是食用,皮不值錢,每只賣到20元錢左右,經濟效益不高。而獺兔養殖規模小,又缺乏養殖經驗,加上市場因素,也沒有掙到錢。
一年的辛勞,換來的卻是白受累。但邵蓮香不氣餒,她知道自己缺少的是養殖獺兔的經驗,缺少的是對市場的了解。于是,2006年春季,只有初中文化的邵蓮香自費3000元,利用半個多月的時間,到河北留史大型獺兔養殖場考察學習,并購買了一些養殖獺兔的書籍,通過學習,掌握了全部養殖技術。回家后,把夫妻倆打工積攢的24000元錢全部拿出來,在院里蓋了4間暖棚兔舍,購置了兔籠和飼料配制機等養兔基礎設施,又購進種獺兔160只,按照所學的養殖方法,精心飼養,同時準確把握市場的需求,當年兔皮收入10000元,加上兔肉的收入,經濟效益相當可觀。不僅收回了當初的投資陳本,而且還小賺了一筆。
有了這樣的收入,邵蓮香更加有了信心,2007年養殖獺兔的數量增加到300只。由于兔皮和兔肉市場行情好,一些客戶紛紛上門訂購兔皮和兔肉,每只獺兔平均賣到90多元錢,養殖的這300只獺兔除去開支純收入21000元。靠養獺兔發了財的邵蓮香, 2008年再次擴大了獺兔的養殖規模,養殖數量增到了550只,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兔皮由原來的每張50元,下降到了25元;外地收購兔肉每斤9.5元,下降到了6.5元;但出售后仍獲利22000元。
邵蓮香靠特色養殖發家致富的消息傳出后,鄰村和本村的村民們都紛紛上門向她學習養殖技術,向她求購種兔,她總是認真向人們傳授養殖技術,為村民提供優質種兔品種。本組村民范景學和邵奎明是王營子組里的貧困戶,邵蓮香無償為他們每戶送去了6只種兔,親自上門,向他們傳授獺兔養殖方法和經驗。在她的幫助下,范景學和邵奎明兩戶成功地養起了獺兔。現在范景學和邵奎明兩戶,靠養獺兔每年增收6000元,人均增收1500元,終于使他們脫離了貧困,走上了致富的路子。
幾年來,邵蓮香養獺兔純收入50000多元,成了村里的富裕戶。她無償為組里的貧困戶扶持種兔40多只,價值4000多元。在她的帶動下,鄰組楊樹林子和本組二十多戶村民跟著養起了獺兔,也使養殖獺兔在當地形成了規模。
邵蓮香作為一名黨員,真正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帶動村民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路子,受到了干部群眾的廣泛好評。因此,她被鄉政府和村委會樹立為學習的典型,模范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并當選為鄉人大代表和村黨支部委員。
(輸入:劉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