獺兔養殖能人姜方奎
姜方奎,一名四面山鎮義安村普通農民,創辦的江安縣三江獺兔養殖養殖專業合作社先后被四川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為省級示范專合組織、被市委農工辦確定為市級示范專合組織。作為合作社社長的他被評為市級農村優秀人才省級農村優秀人才,被選為市、縣黨代表,榮獲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他堅持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開展合作社工作,協會迅速發展壯大的典型經驗引起了各級媒體關注,《四川農村日報》、《宜賓日報》、《宜賓電視臺》等省市媒體紛紛采訪報道,日晚,央視一臺《晚間新聞》欄目以從數字看農村變化為標題,播放了合作社帶動農戶養殖獺兔致富的報道。
一、回鄉青年激情創業 年,四面山鎮義安村農民姜方奎三兄弟從上海引種只獺兔種兔,用打工學到的獺兔養殖技術和先進理念,租用南井農場閑置土地,在該鎮中橋村創辦三江獺兔養殖養殖場,將多年打工賺得的萬元作為首期資金投入到了獺兔養殖中。他不僅將每年盈利繼續投入到基地的規模擴大和設備的更新上,還積極向銀行貸款來用于基地的發展壯大四年累計投資萬元用于養殖基地建設。為打造獺兔旗艦,走規模效益路子,增強市場競爭力,帶動周邊更多的獺兔養殖農戶致富,,以養殖基地為核心在縣民政局登記注冊成立了三江獺兔養殖協會年經過轉制注冊為“合作社”),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開展工作,迅速發展壯大,形成了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養殖模式。
二、規范管理科學養殖 他深知協會要進一步發展壯大,更好地帶動周邊農民致富增收,一是必須強化管理,建立健全合作社的管理制度,確保合作社正常運轉;二是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增加獺兔養殖的科學含量,推動獺兔產業的發展。
(一)培養合作社骨干。 采取送出去,請進來方式,培養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不斷提高的業務管理水平。
(二)開展技術創新。 為改變傳統的飼養方法,在中推行統一籠舍建設、統一引種、統一飼養規程、統一疫病防治、統一投入品控制、統一合同銷售六統一模式,發展養殖基地,推廣獺兔標準化生產技術,實行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確保產品質量。其中,通過與飼料企業簽訂合同,廠價購進飼料后分發給會員,大大降低了飼養成本、保證了飼養質量;通過與外地客商簽訂供貨合同,定期組織向外銷售,銷售價格比當地散戶高元/只。
(三)開展技術交流。 堅持資金、技術、信息共享,內部經常開展技術交流,搞好傳幫帶,協調解決在飼養、加工和銷售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形成整體合力,壯大隊伍,提高了獺兔養殖戶的組織化程度。
(四)開展技術培訓。 為了讓社員掌握標準化養殖技術,先后余次邀請省畜科院養兔專家唐良美、范成強教授來協會舉辦專題技術培訓班,并聘請唐良美、范成強教授為技術顧問。市、縣畜牧部門也對農戶開展獺兔標準化養殖技術培訓,僅年就組織舉辦獺兔養殖技術培訓班期,向養殖戶講解兔舍建設規范、飼養管理、飼料配方、疫病防治、兔皮加工等技術。通過培訓,一大批獺兔養殖戶掌握了科學的飼養管理技術。
三、做大規模助農增收 為了做大做強三江獺兔養殖基地,提高向社員提供種兔和仔兔的能力,今年月,三江獺兔養殖場完成 “省級二級種兔場”規模化建設并順利通過驗收。同時,狠抓示范戶建設,鼓勵規模化養殖。市政府給予協會萬元的獎補資金,按照發展只種兔獎勵元標準補貼到養殖戶。月,省財政廳補助三江獺兔養殖萬元的建設資金,其中項目之一就是新發展戶規模養殖戶,每戶給予元的資金扶持。幫助養殖場積極規劃建設標準化、開放化、生態化養殖小區,每個養殖戶組成個小區,由政府對每個養殖戶實行資金補貼元。通過對規模養殖戶的扶持發展,養殖戶的效益十分明顯,較好地發揮了示范養殖戶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的發展歷程中,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及部門幫助。目前,三江獺兔養殖基地占地畝,有標準化籠位個,基礎種母兔只,存欄兔余只。社員發展到戶,其中緊密型會員戶,已輻射宜賓、瀘州、自貢、內江、重慶等地,帶動農戶戶。預計今年出欄商品兔達萬只,新增產值萬元,銷售收入實現萬元,純利潤萬元,社員人均收入將達到元,成為當地農民一項致富增收和外地農民競相效仿養殖的新興朝陽產業。獺兔養殖在中橋村的迅速鋪開,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中橋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從年的元,發展到
四、整合功能打造品牌 一是強化品牌意識。為提升的形象和確保利益不受侵害,月,“三姜獺兔”商標經國家工商總局批準,已正式注冊。二是發展獺兔附加產業,提高整體價值。堅持科學養殖,兔皮毛色鮮亮、光滑柔順。兔肉經檢測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的標準。被宜賓匯寶公司確定為生產基地,生產的兔肉由匯寶公司訂單收購;兔場糞便已由瀘州園林綠化公司預訂;立體化養殖和兔肉加工也正積極推進。目前,中橋村的獺兔養殖已初步形成生產、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的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產業化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