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兔肉重返歐盟市場
近日,經檢驗檢疫合格,山東德州轄區13噸、價值4.8萬歐元的凍兔肉在比利時順利通關入境,這標志著德州兔肉退出歐盟市場六年后,憑借著質量信譽和品牌實力重返歐盟市場。
兔肉曾是德州出口特色農副產品之一,2002年1月,歐盟以食品質量安全為由中斷進口中國動物源性產品,德州兔肉也隨之退出歐盟市場,給出口企業造成了巨大損失。為扶持兔肉生產企業做大做強,早日返回歐盟市場,德州檢驗檢疫局堅持多措并舉,從源頭抓起,加大監管力度,提供有效服務,加快了德州兔肉順利返回歐盟市場的步伐。
一是抓好基地建設,保證產品源頭質量。德州檢驗檢疫局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幫扶企業建立健全了“公司+基地+標準化”的產業化、規?;a經營模式,備案兔養殖場由零發展到4個,年出欄量達到近1百萬只,對養殖基地實施了嚴格的“統一供料、統一供苗、統一供藥、統一飼養、統一屠宰”的“五個統一”流程,為保證產品順利出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是加強風險分析,抓住檢驗檢疫監管關鍵點。堅持把風險分析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和依據,對企業自身安全衛生控制體系運轉情況等所有環節進行安全衛生評估,形成風險評估報告,并依據報告確定產品質量監管關鍵控制點,制定檢驗檢疫監管方案,使之制度化、規范化,從而確保原料和出口產品的質量。
三是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提高生產管理的有效性。六年來,無償為企業培訓檢測技術人員360余人次,指導企業投資400萬元建立檢測實驗室,幫助企業健全完善殘留監控體系、加工過程衛生控制體系、企業自檢自控體系和產品質量溯源體系,構筑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的立體網絡,保證了企業順利通過歐盟官方注冊,獲得出口資格。
四是創新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提高通關效率。積極推行駐廠獸醫制度改革,把工作重心從“對產品的驗放”向“對體系的控制”轉移,實現了對出口兔肉產品從養殖到生產加工直至產品出口的全過程監管。從“企業上門找我”轉變為“我到企業幫扶”,業務骨干主動深入一線指導,依據監管評價結果通關放行,簡化程序,縮短通關驗放時間,降低出口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