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兔近親聯姻兔崽夭折 損失慘重
經銷商拒絕承擔任何責任村民拿起法律武器討公道
作者:葛強
魏先生飼養的兔子大部分死亡
本報訊 皋蘭什川鎮長坡村的村民魏玉寬因聽信銷售商包銷、包售的承諾,高價購買了27只種兔,不想這些種兔因是近親繁殖,造成兩次大批量的死亡,魏先生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頭來經銷商連承諾收購的皮毛也拒絕收購。
1月7日,記者來到皋蘭什川鎮長坡村魏先生家的養兔廠看到,門口堆放著七八只已經僵硬的兔子。在兔舍里,剩余的30只兔子都蔫頭耷腦的蜷曲在兔籠內。魏先生痛心的撫摸著這些兔子告訴記者,2007年3月,他聽同村村民說皋蘭縣城有一家養兔廠向外銷售種兔,而且養殖長大后,將按高價回收,并且皮毛按30元一張另收。聽到這么好的優惠條件,魏先生沒有多想就花了3780元購買了27只種兔,用于繁殖。經過精心飼養,到了8月初,魏先生由原來的27只種兔,發展到150只兔子,但遺憾的是部分兔子出現殘疾現象。就在他準備回銷給經銷商的時候,這些兔子突然出現大量死亡情況,沒有一周時間,150只兔子只剩下16只。魏先生連忙給經銷商打電話求助,當經銷商聽到魏先生的兔子只剩余16只后,立即趕來,給這些兔子注射了藥物,才將這些兔子保留下來。
無奈魏先生只得重新開始飼養繁殖,又是幾個月過去了,到了2008年1月,他的兔子達到120只,但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了,從1月4日開始,魏先生的兔子又開始大量死亡,僅三天時間,兔子只剩下不足50只,當他再次向經銷商求援時,對方卻告訴他無法治療。隨后魏先生找到了蘭州市動物研究所進行咨詢,研究人員檢測后告訴記者,他的這些兔子都屬于近親繁殖,基因存在著缺陷,因此,到了一定的月份,這些兔子會因基因缺陷而導致疾病死亡。聽到研究人員的如此說法,魏先生才明白自己上了經銷商的當。魏先生告訴記者,按照經銷商的說法,兔子5個月就能達到5.5公斤,他們就可以收購,但他飼養了6個月的兔子才只有4公斤,原來這都是經銷商為了高價銷售種兔,將近親繁殖的種兔銷售給自己,使他白白辛苦了一年,即使將這些種兔養大,也永遠無法達到合同規定的兔子重量。隨后他再次與經銷商聯系,對方不但不承認銷售給魏先生的是近親種兔,而且表示將拒絕回收魏先生飼養的兔子以及皮毛。
隨后,記者與皋蘭這家私人養殖廠的朱廠長進行了聯系,他告訴記者,養兔子導致死亡是正常的現象,主要原因是養殖戶飼養不得當所致。至于是否給魏先生銷售了近親繁殖的種兔,對方一口回絕,并再次表示,飼養兔子死亡是正常的事,與他沒有任何關系。
采訪中,魏先生表示,他將采用法律武器為自己討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