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子如何撬動大產業?聽聽專家怎樣說
如果我們大膽預測,在今后的10年內,我國兔肉產量翻番,在其他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兔肉也僅僅占到肉類總產量的1%左右。因此,兔產業在較長的歷史時期內,不可能超過豬禽業,也難以越過牛羊業。”近日,在西部兔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上,從與會嘉賓的發言中不難看出,當前兔產業發展面臨著不少的壓力。
但同時,在場的專家學者、知名企業等紛紛拿出“看家本領”,為兔產業創新發展建言獻策,提供典型經驗與案例,助推兔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高效做強產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讓小兔子“蹦”出致富新路子,助力鄉村振興。
正如河北農業大學教授谷子林(《特種養殖》顧問)所認為的,兔產業重在特色,不與牛羊爭寵,不與豬禽比量,展現自身特色,把產業鏈做大做強,讓兔業成為富民的產業,特殊人群的寵愛,多數地區的節日消費品,局部地區的日常消費食品。
他強調,要想實現兔子的高出欄率,同時降低料重比,就要選擇優質、健康的品種或配套系,配備穩定的飼料、良好的環境、科學的籠具、高效的管理技術。此外,全年有85%以上的受胎率和分娩率,斷奶和育肥的成活率也要保持在95%以上,這也是做大做強兔產業的基礎。
隨著我國兔子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的程度也會不斷提高,這對兔子養殖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吳中紅向大規模養殖戶強調了兔場建設中的注意事項,她說,兔舍環境是保障集約化養兔中家兔福利的重要環節,因此要加強兔舍環境的調節控制,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這樣才有利于提高養兔效益。
我國是世界上家兔養殖量最大的國家。要想降低養殖戶的引種成本,解決種源長期被“卡脖子”的問題,關鍵在于培育自主可控的品種或配套系。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樊新忠表示,要通過科技創新推動兔業發展,實現“高效、高產、健康、整齊、優質”的育種五要素。同時,優化育種技術,可有效降低兔業發展中的生產成本,并提升生產效率。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孫秀柱也建議,要帶動大型養殖戶積極參與到良種培育工作中來,快速提升兔子供種能力,提高繁育效率,有效解決種源進口依賴的問題。
成都大學四川肉類產業研究院院長王衛說,近年來,新注冊兔肉加工企業激增,反映出消費市場對方便、美味、營養、安全的工業化產品需求的上升,有利于進一步延伸兔產業鏈。
那么企業該如何讓這條產業鏈暢通?王衛建議,要加強上下游間協調聯動,增強研發能力,用科技的力量創新研發出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休閑食品兔肉。目前,預制菜市場打得火熱,這也是兔業產業鏈開發的又一新路徑。(記者 谷幸 本文有刪節)
編輯: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