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繁殖力低的原因
近年來,特種野豬因風味獨特、野味濃郁、瘦肉率高而成為人們的美味佳肴。目前在廣東、上海等地野豬毛重的批發價相當于家豬的5倍~8倍。野豬具有適應性強,不易得病,耐粗飼(主食青草),飼養成本低等特點。據了解,一些農戶在養殖公野豬時,由于飼養管理不當,致使其繁殖力低下,嚴重影響了飼養效益。
種豬過肥野豬原是野生動物,以樹葉、野草為主食,人工飼養也須保留這一特性,飼料中60%~70%仍應為青草、青菜等青綠飼料。而一些農戶用養家豬的經驗,以全價飼料來喂養野豬,不僅大大增加了成本,而且由于后備種豬的前期生長沒有進行限飼,加上日糧中營養水平過高,致使公野豬過肥,體重過大,造成公豬爬跨困難或者母豬經不住公豬的爬跨,導致配種困難或不能正常配種。
營養供應不均衡種公豬需要較多的粗蛋白和維生素,如果日糧中其含量不足或失衡,會影響種公豬的體質和精液品質,造成精液少而稀,精子發育不完全,活力差,受胎率下降,甚至喪失配種能力。如缺少鈣、錳、鋅等礦物質,會引起性腺退化,性欲低下。所以,種公豬應均衡供應其所需的營養物質。魚粉、豆粕、蝦、蠶蛹等富含粗蛋白質的動物性飼料應常年充足供應;多喂維生素豐富的青綠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