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母豬生產性能
伊利諾斯州大學繁殖生理學諾克斯羅布博士稱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30頭將成為養豬行業針對母豬的一個新的生產指標。目前有許多豬場的遺傳和健康水平都可以達到該目標,即:平均每頭基礎母豬每天提供一頭0.45公斤重的斷奶仔豬。
然而,最近艾伯特教授闡述了這樣一個觀點:要在目前的生產體系下提高遺傳水平是很困難的。PIC技術經理卡姆羅茀爾認為:提高母豬生產性能的瓶頸主要在于減少母豬哺乳期失重和提高仔豬出生重。具體方法如下:
1. 加強產房管理
這里將強調如何加強母豬分娩期間的管理。要想實現每頭基礎母豬每天提供一頭0.45公斤的斷奶仔豬的生產目標,首先必須保證母豬產活仔數高。庫姆博士在對美國和巴西的商品豬場調研后指出:豬場管理者可以通過加強對分娩期間母豬的管理,從而使每頭基礎母豬每胎大約提高0.5頭,或者說每年多提供1.2頭仔豬。
主要加強以下幾方面的管理:
仔豬出生后去除胎衣的包裹及口中的粘液;
將出生的仔豬放在保溫燈下;
幫助弱小仔豬吃上初乳;
添加保溫箱并將仔豬分批次進行哺乳;
可通過粉性干燥劑和消毒劑對新生仔豬的體表進行保溫消毒處理;
對弱小不能站立的仔豬,需要用繃帶特殊處理一下。
美國俄亥俄州的帕特里克先生對其75%的分娩母豬及新出生仔豬加強照顧,通過專人看管,使出生后1日齡的仔豬得到了充分的照顧。豬場場長和看管人員要多進行溝通,從而使分娩母豬及新生仔豬得到更好的照顧與管理。
2. 識別高危母豬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豬繁殖學弗勞爾博士稱通過生產記錄的管理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使管理者了解豬群中生產性能低下的母豬。庫姆博士也同樣認為15%以上的母豬產死胎的原因是由于母豬分娩期間管理不善而導致。
通過淘汰和調整生產成績不佳的母豬可以使豬群的平均窩產仔數提高0.5-1頭。但豬群中母豬分娩過程中有死胎的現象會應然存在,如:高胎次、肥胖、產仔數多的母豬,會發生以上情況。我們可以通過采取同期分娩的方式和加強對臨產母豬巡視、管理等工作,可以降低死胎率2.8%,并0.8頭活產仔。
3. 有效助產
庫姆博士建議,提高豬群性能不僅包括分娩時提高活產仔豬數,還包括出生后對仔豬的照顧。實現以上目標,還需要飼養人員有良好的責任心和熟練的操作技能。采取同期分娩的方式,使60~70%的母豬同時分娩,這樣才便于管理。
母豬分娩期間的管理也是豬場管理成敗的重要問題之一。謝里丹豬病防疫中心獸醫博士彼得布韋斯說這個問題被廣泛的采納,而且這種管理是需要飼養人員的能動性,不需要監督,才能保證工作做好,使所有母豬得到照顧,減少死胎數,減少斷奶仔豬的死亡數。通過不同胎次分析可以使我們了解到影響到全群無效生產間隔的一些原因。可以根據豬群實際平均妊娠天數重新確定分娩時間,從而減少死胎數。
錄入:李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