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企業如何盡量抗御風險?
面對這一經濟形勢,毛皮企業應該積極應對,主動解決危機帶來的各種問題。筆者經過分析,從調整市場方向,注重新產品開發,努力降低成本幾方面向皮草商家提出幾點建議。
1、開拓新型市場,優化產品結構。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毛皮行業遇到了特殊的挑戰,同時也蘊藏著機遇,企業要審時度勢作出迅速反應。首先,市場的定位要發生改變,對產品的適應性要進行調整。
2、拓寬國內市場,努力擴大內需。我國擁有14億人口,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大市場。裘皮產品以其高貴典雅的風格,和其特有的穿著舒適性、保暖性、耐用性、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在國內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裘皮產品使用的范圍也在擴大。從傳統的保暖為主不斷擴展到各種裝飾,如各種面料與毛皮結合的服裝,皮鞋用革與毛皮結合,女用挎包、汽車靠背、圍巾、手套、動物玩具等。這些使用范圍都可以進一步開發和擴大。從而實現由國內的消費來彌補國際市場的萎縮。
3、產品的重點由高檔的奢侈品向中低檔產品擴展。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普遍下降了,對高檔裘皮的購買欲望也隨之下降,但毛皮產品的適用性還存在,并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人們還要買一些中低檔產品,于是,毛皮產品進口國的進口結構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企業要抓住機遇,調整出口產品的策略,還是會占領一定的市場份額的。
4、培育自主品牌。我國的外向型毛皮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是以較低的價格出口國外,然后由國外經銷商貼上他們的牌子再做銷售,價格成倍或是幾倍地增長。現在高價商品銷售受限,經銷商的訂單少了。那么我國那些有技術,成規模的企業則應變化產品品種,提高技術含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5、努力降低成本。1997年的亞洲經濟危機,對毛皮企業也有較大沖擊,產品售價大幅下跌,那么這次危機必然會影響裘皮產品的價格,現在已經有企業在叫苦。這就有一個問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企業要生存,要產生利潤,就必須想辦法降低成本,多做一些低價位的產品,而適應工薪階層的消費者,這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