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業要“潮”起來才夠“味”
慧聰皮革網6月2日訊 當下,“潮”這個詞在人們生活中可謂是頻頻出現,無論是在報紙、雜志、網絡上,還是在人們日常談話交流中,大家都會不由自主的討論到它。這就意味著“潮”不僅是社會各類人群交流的結合點,而且還是引領時尚的標志。基于“潮”的這個顯著特點,社會發展現象給各大生產企業帶來啟發。尤其是現今正處于低迷期的皮革業,在雙重壓力的情況下“潮”一下,也許會使得企業生存發生轉機。
自從成本提價以后,中國皮革業就步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地步。企業與市場需要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矛盾最終還是擺到了桌面上。對于現今的市場環境來說,很顯然商品的提價是不被接受的,但是由于原材料價格的大幅度提升,企業營銷利潤大比例縮小。再加上皮革市場經濟的正處于低迷期,這使得許多的制革企業對今后的發展產生種種憂慮和壓力。
改革要新“潮”
現今,擺在皮革業頭上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如何使企業走出雙重壓力下的陰霾。面對雙重壓力這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企業實行改革舉措是在所難免了。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企業面臨的是兩方面的壓力,因此,此次皮革企業發展改革將意味著更加的困難。
改革模式要“潮”就是在改革舉措和改革的力度上加大投入,一方面要應對眼前的壓力,在更換設備上做好精心準備,只有明確市場需要什么,改革才會有方向,只有企業明確自己需要怎么做,企業自身才能逐漸的走出困難窘境。其實,這樣還不夠,企業在明確這兩點后,企業在改革的時候還要學會與時尚結合,這也就是我們說的“潮”。因為,時尚從來都不會冷漠。
經銷模式要“潮”
傳統的經銷模式在雙重壓力的困境下,顯然也已經不再合適了。這時候的企業不但改變自己在市場上的營銷模式,而且還要產品的定位上作出調整。畢竟一個商的經銷量的高低除了市場因素外,和商品自身的特點也是有聯系的。
經銷模式的“潮”體現在市場運行方面。一個企業從初期走到成熟期,增長了很多銷售經驗,此經驗可以使企業在應對困難時表現出趁著穩定,但是,如今,單純用這個傳統的經銷方式去獲取市場的認可,其實也已經變的冷清無助。不過,企業要在原來的經經銷基礎上加點“潮”因素的話,不但可以引起市場的關注,而且還會在整個皮革低迷期成為一個行業亮點。
用人機制也要“潮”
一個企業的生命不止體現在一個企業的品牌質量上,還體現在企業的用人機制上。現今,企業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基本得到普遍認可,許多的中小企業都將企業用人放在第一位,畢竟沒有生產工人產品就無從獲得。尤其是在今年,在年初的時候全國地區普遍出現“用工荒”的嚴峻情況,一直到現在才得到緩解。可是等企業“用工荒”剛剛緩解,企業成本提價又來襲擊,因此,企業方面的用人機制仍松懈不得。把握企業命脈,科學實施用人機制,才能保證企業在危難之中昂首應對。
其實,企業的“潮”絕對不止體現這幾方面,能使得企業脫離困境的辦法和還有很多多。這就要根據企業的不同特點,不同時期,不同困難來說,企業的發展更不可能是教條化,不能千篇一律。所以,這時企業的發展就落在了企業負責人身上了。其實,對于眼前的壓力而言,是一場小災難,更是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