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毛動物養殖 脫貧致富好產業
(一)、貉的品質優良,經濟價值很高
貉在分類上屬食肉目、犬科、貉屬的一種大毛細皮的珍貴毛皮動物。主要分布于前蘇聯各國、中國、蒙古、日本、朝鮮、芬蘭等國家。在我國幾乎各省區均有分布,通常根據產地,以長江為界劃分為北貉和南貉。北貉多屬烏蘇里貉亞種,體型大而毛絨豐厚,南貉體型小而毛絨衡短,但色澤艷麗。
貉的一身全是寶,貉皮是優質裘皮原料,貉皮每張500元左右,最高達到1200元。它天然絢麗,具有輕、柔、美、暖四大特點,是裘皮中的上品。貉子肉營養非常豐富,具有“四高四低”的特點,即高蛋白、高賴氨酸、高磷、高吸收率,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低污染,是全價的動物性營養食品。貉子油可以作為高檔化妝品的原料,貉子的針毛可以作為高檔化妝毛刷和毛筆的原料。隨著野生動物被保護起來,制裘原料皮只有靠養殖來提供,這就給貉養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二)、裘皮市場前景廣闊
從國際市場看,水貂皮國際需求6200萬張,狐貍皮600萬張,貉子皮800萬張。我國年產水貂皮600萬張、狐貍皮200萬張,貉皮100萬張,其中狐貍皮占世界總產量的35%、水貂皮占世界總產量的12%,貉皮占世界總產量的12.5%。2004年,我國裘皮及其制品出口額接近20億美元,同比飆升123%;我國已經成為公認的裘皮出口大國。由于我國服裝行業的大力發展,大量進口國外高質量裘皮,進口額3.3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三)、我國已經成為最大的裘皮生產國之一
中國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毛皮生產大國,但還不是強國。我國毛皮動物養殖業大多數以家庭分散式養殖為主,規模較小,技術含量較低,抗風險能力較差,產品質量普遍不高,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但是,我國毛皮動物養殖業前景依然樂觀。毛皮動物養殖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低技術、兼有傳統和新興產業成分的朝陽產業。它不僅能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提高了單位土地面積生產力,還因為我國無與倫比的勞動力優勢,尤其被看好。20世紀80年代,我國利用的毛皮產品,直接來源于野外的資源占40%~45%,到90年代末,已經降到不足12%。目前,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毛皮已經廣泛而充分地滿足了消費需求,毛皮動物養殖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野生動物資源保護。
在歐洲傳統裘皮消費國市場日漸萎縮的情況下,中、俄、美、韓、日等地成為新興裘皮消費市場。目前,新興市場的消費額已占到世界裘皮消費市場的60%以上,比例還在逐年上升,中、俄市場崛起尤為迅速。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種裘皮服裝的年銷售量超過20萬件。
來自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消息說,國際社會日趨高漲的保障動物福利的呼聲,對我國毛皮動物養殖業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
目前,法國、荷蘭等歐洲傳統毛皮動物養殖國已經通過立法,禁止在國內養殖提供皮毛的水貂、狐貍等動物。芬蘭也正向這方面努力,并呼吁全世界都能這么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些國家將不約而同地面臨設備閑置、工廠搬遷的任務,加上中國經濟發展強勁、裘皮制品消費攀升以及擁有勞動力價格優勢,本世紀頭10年到15年,將是中國皮革和毛皮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隆化縣特種毛皮動物養殖協會會長 趙國文